出国十几年 学到最重要的一课

Anita's Angle

常常有人问我,出国念书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不知道,我看过很多不学好的,但也看过很多获益良多的,只能说因人而异。有人说出国是为了学好英文,我绝对不同意,我看过太多出国多年英文却烂得不得了的人;学好英文是靠决心跟努力,在哪并不重要,出国顶多是练习听力腔调比较容易。

国外14年,我不觉得外国人本质上比我们厉害,但国外的历史课是我觉得毕生致用的一堂课

国一我在台湾上历史课,段考、期末考顶多错一、两题,满分也非难事;国二出国上历史课,虽然因英文能力稍稍影响分数,但是拚个B+、A也还不成问题。国三准备升学考,历史课成为我的噩梦,怎么念都顶多拿个C+,但是其他科目成绩却没有变差。为此,我跟历史老师大吵一架,一度想放弃换课。

台湾国高中历史课考的是史实,多是选择、填空题,我当初在国外全都申论题每题字数约250到1200不等,老师出题轻松改答案辛苦,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引发的吗?」、「凡尔赛合约是否公平?」、「亨利八世是不是一个好国王?」;老师说我分数低并不是因为史事记不清、或少写,但是探讨不够;我心想都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你还嫌我没探讨?!!

我只好另外找了3个历史老师帮我看文章,拜托他们一题一题解释,发现他们要的答案,是探讨一体两面,而且要从多种层面切入--英法两国想战的意愿不见得比希特勒低、美国加入世界大战不一定有助战争结局日本购地保钓不完全有错、抗涨对人民不见得好。

台湾和许多亚洲国家,不论是人民、媒体、甚至政论节目,虽然有多方表达不同的意见,但是能够吸收反对意见、申论探讨的单一个人几乎是没有,一般民众发表意见常常未经思考,而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引导、鼓励学生多元思考的方式并不多,教职人员也少有相关的经历

闲暇之余看过几本「康熙大帝」、「明朝那些事儿」等系列历史小说,即便是近代著作,不再执著于史料记载,但部分情节仍然过于主观偏颇、缺乏探讨。为什么美国、澳洲人可以向印第安人当地土着欣然道歉,但是二二八事件却仍然年年吵?抗日情节还是闹这么大?

我想,如果台湾人能修好「历史申论」这门学分,可以化解许多劳资、贫富等对立情结,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而网路就是最佳的即时读书会,好好利用讨论、聆听对方声音,不要只会附和、争论。

作者Anita,硕士金融业。本文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