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艺术大师艾雪M.C.Escher 神秘学观艺术何不跟自己的脑袋玩?

曾经有个艺术朋友用「脑袋型」和「身体型」来区分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前者指的是在动手接触画布之前,先有过完整缜密的规划和计算,再依照蓝图作画,最终想展现的是某种思考型态逻辑概念,等待观众去阅读并计算。相较起前者「都想好了再动手」,后者则是「让手去动」,用身体直觉去表达某种有机的、流动情感状态,有着较为原始的生命力画作永远没有明确的终点,不论是对创作者来说或是观众来说,永远都有无尽延伸的感性可能。

当然,这两种状态不会是非此即彼。就连最狂野原始的艺术家都会向你强调理智在创作中如何不可或缺,就像看似冷静自制的作品可能出自一个「在思路中玩耍」的顽童——如同这位带给数学界、科学界和认知心理学界无数礼物艾雪(M.C.Escher)。

Den Haag艾雪博物馆,墙上作品为《白天与黑夜》Day and Night. 1938

很多人是从知名的「错视版画」(例如「上下楼」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1960)中认识他,另外「几何变形」系列如《白天与黑夜》(Day and Night)亦是一绝,他对无尽概念的着迷也让莫比乌斯带(注),反复出现在作品中如《骑士》(Horseman),另外还有无数的作品,向我们展露了物理和数学的规律与逻辑之美,又同时利用人类大脑对物理世界的固执,玩弄了合理不合理界线,搞得大家很乱,又不争气无法不盯着看。

《骑士》Horseman, 1946

【延伸阅读】神秘学观艺术 颠覆再颠覆的月光下的狂人达利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态度

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报导吗?点选疯设计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带你欣赏更多精彩创意!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