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汉代玉器 高端错觉艺术

战国龙形玉珮的四足分别往不同的方向而显动态感。(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故宫博物院现正展出的西汉早中期鸟兽纹玉卮。(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汉青玉螭纹带勾展现立体兽形的动态感。(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2000年前的战国至汉代,虽没有今日的多媒体高科技帮衬,却在巨匠的巧手下创作出引领当时审美品味的,富动态感的玉器,以今日的眼光看来,大有运用数理错觉原理,而使观赏者视觉如处于现实幻象之中。

台北故宫《实幻之间—院藏战国至汉代玉器特展策展蔡庆良指出,同一时期西方世界建构希腊卫城罗马竞技场等以对称、完美比例闻名的作品时,战国至汉代则是「错觉艺术时代」,而这与20世纪艾雪、达利等艺术家所运用的艺术形式极为类似。

现实不过是个错觉

蔡庆良指出,战国的玉器以蛇为创作原型,当时的巨匠为贵族精心创作出符合高品味的作品,即使是平面玉珮,也运用了「正弦波」的蜿蜒效果产生动感,而玉龙的足爪错置,各面向不同方向,则符合了今日心理学上「频闪运动」而产生的动态视觉效果,由动静张驰之间,宛如玉龙迈步向前。

蔡庆良并介绍,汉代的玉器倾向以兽身为形式,而兽身要运用「频闪运动」表现动态感,又要符合兽足的前足在胸,后足在腹的生理结构,难度更高,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工匠采取扭转兽身,让兽胸和腹各转向不同的方向,艺术美感强烈,但观者往往认为这并不符合现实世界。但蔡庆良引用爱因斯坦所言:「所谓现实,只不过是个错觉。」

神兽走入扭曲时空

蔡庆良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物理世界中的质能是可以改变时间空间的,如今我们看汉雕神兽「或许我们认为绝不可能存在的姿态物理学家则会说反而更符合神兽走入扭曲时空时应有的真实形态。」蔡庆良强调,科学愈接近真理,可能愈与感知世界背道而驰,回头看古玉器美学,也不应只用明、清的观点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