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CPI、PPI剪刀差扩大 恐输入性通膨

大陆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4月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0.9%,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图为广东民众在超市购物。(中新社

近半年大陆CPI及PPI年增率

大陆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0.9%,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较去年同期大涨6.8%,创2017年11月来新高。

大陆专家指出,4月的猪肉价格显著回落,因此CPI涨势相对温和,但大宗商品飙涨,PPI也大涨,CPI与PPI走势形成的「剪刀差」扩大,当前应当关注由此带来的「输入性通膨」压力,以及企业如何适应经营环境变化问题

大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食品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0.7%,其中,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大降21.4%。受疫情防治较佳以及清明假期因素影响,非食品价格中的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9%和1.3%,其中,飞机票汽油价格分别上涨26.9%、20.1%。由此看出,尽管近期食品价格走弱,但消费复苏对CPI产生一定抬升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大宗商品飙涨对PPI形成推力,4月PPI创下近3年7个月新高。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主要需求方,在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之下,必须关注由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也就是「输入性通膨」的压力。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第2季CPI将继续走高,预估均值超过1%,除了基期较低和服务类价格持续上涨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给大陆部分消费品带来涨价效应

然而,大陆统计局以及一些业界人士持有不同看法,认为中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下游产品竞争充分,工业品涨价要传导到下游消费品也涨价的效应有限,因此认为输入性通膨的压力实际上是相对有限的,预计未来通膨水准总体将处在可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