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来影视产业的变化

全球线上影音发展如火如荼,2016年是台湾OTT发展元年,追剧再也不用守在电视机前,随时随地想看就看,业者也能透过大数据了解观众喜好与收视习惯。(图/视觉中国CFP授权提供)

文/谢玒玲

从小就是个电视儿童,花在看电视时间比看书还多的我,自小梦想有份工作可以成天看电视。很幸运地,十三年前如愿进入电视台工作,做起版权行销,首创有线电视进军中华MOD先例,最后还有机会营运EC平台

2006年被视为是中国大陆网路视频的发展元年,自此全球线上影音崛起,直到2016年台湾才开始萌芽,瞬间进入OTT战国时期。更幸运地,我在电视台的工作2015年划下句点无缝接轨转换跑道至线上影视平台,历经二年后,自身体会及市场反应验证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台湾要经营线上影视真的不简单。

「我常常追热播电视剧,但是很少打开电视,都是从网路上看。」

这样对话一点都不陌生,透过网路大量搜寻舆情散播,随时掌握当季甚至于当月最新的、讨论度最高、必看的日、韩、陆戏剧,不需等电视台采购后排播,只要手机平板有连上网路,打开追剧APP,就可以随时观赏想看的戏剧,而且只要不是on档戏,看完一集不必等到下周,这种一鼓作气马拉松式追剧的快感,令许多女性观众着迷!捷运公车上也到处可见上班族婆婆妈妈们正忘情追剧呢!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收视模式

没错,在台湾八成以上的女性用户喜爱用手机或平板追剧,七成的男性用户喜爱用大一点儿的荧幕例如:电脑或机上盒、联网电视等,欣赏电影、收看频道与运动赛事

北京中传瑞智副总经理李林杰指出,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影视产业链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整个行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说:「网际网路思维的核心是对用户个体的尊重,互动是基础,定制是常态,一切经营都以数据为导向。」

国际运用大数据最有名的例子《纸牌屋》。2013年,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投拍的电视剧《纸牌屋》第一次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影视创作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成功秘诀是从3000万付费用户、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的数据中总结收视习惯,并根据对用户喜好的精准分析进行创作,自此全球的影视业都开始关注大数据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超越台湾十年以上的大陆视频网,早已运用大数据在各个影视环节。大数据可以帮忙选角、删减戏份、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剧组。例如,在拍摄一部电影过程中,在满足预算的前提下,大数据能够帮忙算出如何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团队;在发行阶段,可以选择较好的宣传档期利用大数据预测电影票房。此外,还可以评测艺人商业价值等。

随着网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内容可以被免费的分享,严重损害到了各方的权益,不仅如此还得面对盗版影音猖獗,用户的付费习惯更难养成了。以台湾而言目前线上影视的盈利模式不外乎是广告加付费会员,大数据的研究主要落在这两个面向,一是增加广告值与量、二是内容服务用户。不管付费与否,用户是平台的衣食父母,努力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看到他想看的,而不必从海量的内容挑选他想看的,通过对个人的收视习惯的分析,推荐他所感兴趣的内容。

▲20170918网路电视品牌OVO公布台湾OTT网路电视数据报告,爱奇艺、LiTV、friDay占付费前三大。(图/台湾立报提供)

LITV线上影视平台每个月有600万不重复访客,透过搜集影视用户的大量相关资料与行为爱好,进行长期追踪与深入观察,发现爱好戏剧的网友的行为模式是:平常日上班,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边吃便当边看剧;到了睡前,就用手机或平板,继续收看最新进度。从网友年龄层也发现,偏好本土剧较高龄的收视群,逐渐开始接触线上影视,此年龄用户使用行动载具观看影剧时间更长,已不局限于传统电视的收看模式,显见「上网看剧」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电影爱好者,则呈现不同的收视情境,由于大屏幕载具的优势,让假日在家享受高画质电影的观看时数,比平日飙涨3倍以上。

大数据分析中发现,台湾OTT用户使用电视载具的比率在今年大幅成长,LiTV提供上百个热门电视频道内容且操作简便,从数据中发现会员们在电视载具上的观看时间,有55%是在收看电视频道,可见愈来愈多人习惯使用OTT平台而非传统第四台收看电视频道。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谢玒玲,LiTV线上影视营运长,世新大学传播管理学系硕士生。本文转载自2017年10月2日《台湾立报》。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保留删修权。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