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导演、编剧还选秀 乔山攻3千亿线上健身变身计

乔山总经理罗光廷秀出最新健身器材,健身魔镜外观像大型智慧型手机,内建相机还会拍照,让使用者可上传到社群软体分享。(图/翁挺耀摄)

「一、二,一、二,一起往前踏出一大步。」跟着眼前的健身教练及音乐节奏迈开步伐。这个场景,不是健身房,而是你的家中,只要点开荧幕,就可以跟着健身明星潘若迪林可彤一起动滋动系统还会随时告诉你姿势准确度。

它,是健身魔镜,全球第二大健身器材制造商乔山健身科技,去年底推出的家用健身器材,系统内建有氧、瑜伽、拳击等500多堂课程,还有即时连线课程,让你跟教练互动,是全台唯一自制运动内容的制造商。

从做制造,到要开始自己拍内容,还推出每月399元的订阅课程,乔山经历了什么?

成立运动经纪小组

教练口条好,还要够自然high

乔山总经理罗光廷说,公司原本就有约4分之1营收是来自家庭市场,这个市场最大的挑战,就是顾客买了之后,难以持之以恒。为了克服这点,他们早在2012年时,就推出首款结合虚拟实境跑步机,派了多组人马在台湾太鲁阁、美国大峡谷、瑞士阿尔卑斯山拍摄步道,罗光廷说:「我们是派人扛摄影机,按照跑步的速度去拍风景,带回一片片照片跟讯号。」就为了让使用者可以边看风景边跑步,增加乐趣。

不可讳言,这几年,新创厂商做得更出色,美国新创公司Peloton,该公司将跑步机、飞轮与健身课程结合,消费者购买一辆约新台币5万6千元的飞轮后,每月再缴约新台币1100元的会费,就能在家健身,由于疫情爆发后,人们无法上健身房,它的全球订户已经超过300万人次,市值达到467亿美元。

乔山集中火力要攻家用市场,就得做好内容服务,第一步,是具备培养网红能力,让客户想跟着教练一起运动,罗光廷笑说:「我现在很像一个经纪公司。」

两年前,罗光廷在行销部门中成立一个类似运动经纪公司的小组,找来4、50名员工,分别有导演、编剧、设计等背景,花了半年时间,在全台电视台最密集的台北内湖打造专属摄影棚

接着,团队开始分头去「选秀」。他们先从脸书、IG等社群平台流量或粉丝数高的健身教练下手,邀约他们面试,但寻找教练的过程并不容易,从筹备至今面试了5、600人,但录取率却不到5分之1。

乔山亚洲零售行销总监张雅萍直言,线上课程要符合3点:口条好、颜值高与「自然high」。线上运动课程跟传统健身房最大的不同是,少了现场学生跟着教练一起high的感觉,许多专业级教练一面对镜头就「尴尬癌」上身,无法好好发挥。

通过面试只是第一步。接着,教练们还得接受表演老师的培训,从眼神、口语表达能力,到动作与造型都要重新改造,并且还要经营自己的社群、培养粉丝,每人得训练3到6个月才能正式上线,也有人因为一直没进步,未达表演老师的标准而中途退出。

每个教练不能跳一样的桥段,要有个人特色,所以就要有企画帮他们编排课程。教练正式上线后,团队还得根据使用者反馈,再做调整。张雅萍举例,台湾人喜欢跟教练互动,于是,团队就又开发即时互动系统,直播课程时,荧幕会显示该堂课有多少学员,或是该学员已经上了多少堂课,并让大家能透过语音打招呼,增添彼此熟悉感。

这还不够,产品推出后,门市人员会接到消费者询问是否有太极、肌力,或是适合银发族的课程。于是,团队又会针对新需求,再去寻找新教练,公司内部还制定KPI(关键绩效指标),要求团队每周都得找到2名教练加入,就是希望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

单向双向沟通

客服到府服务、店员跳舞吸客

只是,花了这么多资源,万一健身教练被捧红后自立门户,公司该怎么办?

罗光廷有一套留住人才的心法,第一,双方在决定合作时就会签订合约,合约内容要让教练有钱赚;第二,乔山愿意投入大量行销广告资源,只要有能力捧红教练,不怕教练不继续合作;第三,就算教练真的要跳槽或自立门户,乔山也有能力承担损失,愿意尊重市场机制。

其实,从硬体跨到软体,乔山内部也经历一场震撼教育。乔山产品协理江信篁坦言,过去,卖硬体是单向沟通,但健身魔镜是数位产品,可以透过内容更新来改善消费者的满意度,包含增加课程、调整难易度,也曾遇过消费者装机以后,因为侦测系统不灵敏,客服团队直接到府帮消费者调整远近、侦测网速等,对团队来说,他们等于是第一次真正练习双向沟通。

甚至,乔山连销售方式都有了改变。过去,门市人员只要介绍器材功能,如今,得在门市表演给消费者看,罗光廷分享,现在门市的店员还要会跳舞,「店员跳舞吸客过来,有店员还瘦5公斤,每个人都练2、3首,成交金额会超过(没跳舞门市的)2倍、3倍。」

从招募新团队、自建摄影棚、开发器材,至少投入上千万元成本。魔镜卖点是,有5分之1的运动课程,可动态感知侦测,系统会侦测用户的动作是否正确,增加运动效率,光做一堂课的成本就约10万。

从占5%生意看到新机会

未来还要再开发复健、电商

但魔镜在台湾上市3个月以来,销售额只占台湾总营收的5%,对公司的贡献仅是九牛一毛。

罗光廷直言:「内容未来会是必需品,定价会越来越低,(光靠内容)不见得能赚到钱。」

但,他却视内容与硬体结合,是乔山抢攻全球家用健身用品约3千亿市场的关键,因为他看到新机会。

他发现,目前使用魔镜的用户有8成都不是健身房的常客,罗光廷语带兴奋的说,健身魔镜目前消费年龄层大约落在40岁到60岁,这些人买器材回家后,还会跟父母、小孩一起使用,也让他看见亲子、银发族商机,目前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系列「50+」课程给熟龄族群使用,接下来也将结合医疗,开发复健市场。

未来,它还计划发展出智慧电商平台,将有体型侦测的健身魔镜与电商结合,镜子会秀出最新服装,消费者透过设备就可以下单。

他甚至盘算,乔山未来能成为运动平台,它不只供应自制内容,也会上架各知名健身房的内容课程,学员在荧幕前可以跟教练同步。

当然,乔山的竞争者很多,现今,运动内容在国外已经是一片红海。元智大学管理才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相勋指出,乔山确实有庞大的资本优势,但运动内容本质是娱乐产业,关键还是在于运动明星够不够吸引用户,乔山做为运动内容的后进者,无论是要发掘潜在新秀,或是跟当红明星合作,势必都得投下高昂的行销成本和时间,才有机会跟先行者一决高下。

现在的乔山,改变很多,「我们工程师有380个,有一半是软体工程师,所有仪表都是我们自己在做。」罗光廷说。但他不认为,这是剧烈转变,「生意本来就是个平衡。当年家用很不好的时候,有很多人劝我家用关一关算了,我死都不要⋯⋯,你看2020年商用掉这么多,我要是没有家用,不就很惨⋯⋯。」

去年,疫情冲击商用健身市场,乔山将家用健身器材比率由25%提升至48%,才创下营收新台币282亿7千万元的新高。

别人眼中跨界耕耘,在他眼中都是平衡,都是应当付出。

罗光廷在访问终了时对我们说,有时,新的收获就是发生在,「最高峰的时候去做最不熟悉的事情!」

《商业周刊17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