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移工曾占9成确诊 新加坡5招有效防堵

移工群聚成未爆弹?加坡移工曾占9成确诊,5招有效防堵。(示意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谢明俊摄)

苗栗竹南科学园区爆出移工确诊,国内经济命脉是否濒临失守?去年4月加坡也曾面临类似的难题,他们如何处理?

●连2年爆移工群聚 新加坡前车之鉴

京元超丰智邦等国内电子大厂,目前累积破240人确诊,其中逾200人都是外籍移工,由于距离经济重镇竹科距离极近,引发科技业紧张情绪。

2020年4月时,新加坡的移工宿舍同样曾爆出大量确诊。专家认为,移工宿舍的生活条件,是确诊数会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新加坡总人口570万,约30万名是外籍移工,当地去年4~8月间所有确诊者中,高达94.3%都来自移工宿舍群聚。今年年中,新加坡再爆移工确诊潮,截至目前,累积超过5.4万名移工感染。

新加坡的防堵措施循序渐进,一开始的目标是把病毒控制在宿舍内,严密防堵病毒流出,接着则是把宿舍中隐藏的感染源找出来,并密切监控移工们的健康状态。

→第1步:即刻启动隔离措施

疫情爆发后,新加坡即刻下令启动4月7日到6月1日的全面封锁,长达近2个月,关闭学校、非民生必需的店家停业,并规定移工须留在宿舍,不得外出。在特殊情况下,除了工作、生活必要之外,移工也不得离开房间。

封城期间,继续住在宿舍中的移工,依规定必须下载TraceTogether足迹追踪App,或是穿戴追踪装置,便于高层管理行踪。他们还在移工的帽子上以不同颜色作标记,区分各个接触群体的移工,规定他们在舍内活动时要戴着帽子,高层一眼就能看出有没有混群用餐的情形。

新加坡的移工防疫防堵措施循序渐进,值得台湾学习。(示意图/Shutterstock)

→第2步:密切追踪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移工如实回报行踪、健康状况,当地人力部发布了行政命令,协助企业确实支付员工薪水,以防找不到员工,也承诺免费替确诊的移工负担医疗费用。

去年4月底,移工宿舍中每15人就有1人获PCR采检,筛检率比当时其他国家高出许多。他们优先筛检在基础设施服务的移工,确保民生运作不因此受影响;同时,任何人只要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无论是否已经做PCR筛检,都会要求做隔离,政府也会提供医疗照护。

→第3步:降低宿舍共居密度

除了封锁移工宿舍长达数月,并限制移工行动,新加坡也策略性降低宿舍居住密度。当地有43间大型的「专门建造宿舍」(PBD)中,每间能容纳超过1,000人,去年该型宿舍的平均居住密度为88%,今年降到60%。

印度籍的移工巴加万(Mathiyalagan Kathikeyan)说,疫情爆发前,他和其他11人共用一房,今年4月降到一房9人。其余住户全都移居到新建的「快速建造宿舍」(QBD)和营建居住单元(CTQ),另有一批人则是直接离开返国。新加坡预计未来会再增建新宿舍,容纳多达10万名移工,每房最多能住10人。

政府并对移工宿舍实施新规,除了从每4.5平方公尺容纳一人,改为每6平方公尺容纳一人,不含公设,也将上下舖换为单人床,且更注重卫生清洁,也会统一发放卫生用品给移工。

→第4步:定期做舍内普筛

每隔14天,新加坡都会针对移工宿舍中的居民做定期采检,产业包括营建、加工出口船务航运等。一开始仅针对15%宿舍内移工,后扩大到90%宿舍居民、短期内再达100%,全员排入定期筛检计划。

新加坡现任人力部长陈诗龙先前指出,扩大、定期的采检措施启动后,当地确诊数在3周内大幅增加,代表找出更多隐形感染源。他也表示,定期做筛检,是人力部应对移工宿舍染疫的「关键管控指标」,用这个方法来掌握感染趋势「非常准确」。

→第5步:设「低医病比」隔离机构

针对已经染疫的移工,新加坡依《传染病法》快速设置社区照护所(CCF)」等机构式隔离空间,只要是已经确诊或疑似确诊的移工,如果症状轻微,就会被送进照护所做隔离。如他们将世博会会展中心做改良,在10万平方公尺的空间中放入多达8,000张病床,也设置药局理发厅洗衣间等,因应基本的民生需求,还提供医疗与财务咨询服务,以及有体温计血氧仪的自我检疫站

不仅如此,社区照护所(CCF)也可作为某些确诊者染疫、情况稳定出院后的「缓冲居住区」。出院后的病患,得先在照护所内待上2周,接着再被转往另一隔离机构,完成为期21天的隔离,才能返家。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必让轻症的确诊者自己留在家中、宿舍中,增加家庭(或宿舍共居)的群聚风险,又能避免轻症的人分掉重症患者医疗资源。在这类型的照护所,医病比很低,每3,200床只有98名医护人员负责。同时,「分阶段解隔离」能让确诊者回归社区时,用严密的解隔措施来降低更多传染风险。

不过,新加坡虽有效控制移工群聚,也因为其长期限制移工自由、对移工实施严密的管控,遭到某些人批评。如今,新加坡已经逐步迈向解封,许多移工的生活却尚未回归如常,恐怕导致另一个层面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