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北方读书的上海小囡想吃大闸蟹……

摘要:一蟹解千愁

秋风起,蟹脚痒,大闸蟹季到了。我问我那今年第一年去北京读大学的儿子:“想不想吃大闸蟹?”他沉吟片刻,小心问我:“怎么吃?”“这你别管,你想吃总有办法。”我拍胸脯保证。

关于儿子要不要去北京上大学这事,家里争议挺大,最后被高考成绩卡了脖子,争议暂时搁置,“能有个985上”成了新目标,我家儿子就这样,去了北京师范大学。

他这吃的是大闸蟹吗?他吃的那是乡愁啊!当妈的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以往这个时候,家里早就买好了大闸蟹,准备好葱姜,奶奶仔细地从里到外用牙刷给蟹刷了个清清白白,架上蒸锅,大闸蟹肚皮朝天,每一片肚皮上都盖上姜片和打结的葱,蟹围成一圈,当中是蟹醋,糖、醋、酱油、姜末、水按比例配好,最后把整罐啤酒泼在每一只白肚皮上,上盖,蒸!

10分钟后,整个厨房一股啤酒蒸发的香气,这个时候,儿子开始停下筷子,洗手,准备吃蟹。视蟹的大小,5到8分钟后,关火,开盖,整个过程,很有仪式感。

一想到远在北方的江南小孩,在这个秋天,居然吃不到一口大闸蟹,我就一阵心疼。让孩子吃上故乡的味道,已经刻不容缓。

我买了周末和孩子他爸去北京的高铁票,跟他商量,要不我们从上海买几只过去,找家饭店给加工一下?

他爸想了想说,不行啊,上海这天还挺热,带过去,万一蟹死了可怎么办?我一想也对,真那样的话,我儿子得多失望哪,人家京城饭店怎么想咱们江南人哪?

孩子他爸说,要不,我们在北京找找能吃上大闸蟹的饭店?去那儿现吃呗!我拍手说好,我怎么没想到呢?北京怎么会没大闸蟹呢?

我俩在大众点评上搜了一天,倒是有那么几家,总感觉那味儿不太对。评价褒贬不一,有评价好的星级酒店的饭店,一看价格,598元一只,嗯……我跟他爸确认了一下眼神:还是算了。

这个时候,我的一个北京朋友跟我打听,有没有靠谱的蟹商。出于对一个江南人,尤其是正宗阳澄湖畔长大的常熟人的信赖,她认为我一定能给她一个好的答案。这不巧了吗?我的小学同学,就是深耕蟹塘多年的资深蟹商。

我热心地给他俩牵线,结果我那北京朋友说,她只能吃4只,多了吃不完,但我那小学同学说10只起运啊,不然赚不回本。两个跟我一说,我这脑子里电光石火,灵机一动,跟北京朋友说:“我和你分一箱,怎么样?”

成交!她愉快地接受了我这个建议。

“不过,你能不能蒸好了给我闪送到北师大?”我小心地问她。“当然可以,我蒸的时候一块儿蒸了。”她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就以这么一种方式,成了!

周末的时候,我和他爸大包小包赶高铁去北京看儿子;与此同时,我们订购的半斤公四两母的大闸蟹也快马加鞭地从阳澄湖畔往京城赶,很有些“长安的荔枝”那味。还得是现在物流发达,今发明至,周六一箱蟹将军浩浩荡荡到朋友家门口的时候,还张牙舞爪着呢!

我们订了学校对面的酒店,让朋友蒸好了闪送到酒店,儿子可以定定心心在酒店吃。北京朋友一路跟我直播:蟹到了哈……现在开蒸了啊……差不多过了10分钟,突然问我:“水开了蒸18分钟可以吗?”

这……你不是说你是个资深大闸蟹爱好者吗?这问题不太资深啊。

我开始现场教学:“考虑到蟹的大小,水开了18分钟差不多,肚皮朝上,酒浇身上……”

“没有用酒,现在翻身去浇……”她跑到厨房,找出一瓶女儿红,浇上。

我更担心了,问:“葱姜放了吗?”“没……家里没有葱。”“放姜就行。”

她又跑到厨房,放姜。又小心问:“要不要把姜放螃蟹里面?”“不要!”

18分钟出锅的时候,打开了一个,还差点火候,回锅继续蒸,终于,熟了。

当时我真的担心,会不会功亏一篑,最后居然倒在“把蟹蒸熟”这最后一公里。好在虽然波折,我的善良的北京朋友还是完成了这项多少有点艰巨的任务。

闪送师傅来的时候,朋友还反复关照,这是刚蒸的蟹,那边孩子等着吃呢,您可得跑快点。

师傅从回龙观到北师大一路狂奔,半小时后,这江南第一美味——大闸蟹,3公3母,把酒店小小的桌子都挤满了,还热着呐。问酒店要了点醋,也不讲究蟹醋了,儿子开心地洗手,开吃!

我陪着吃了两个,他一个人吃了4个,他爸怪我给孩子吃太多,说有人吃蟹过多送了医院。管他咧,我们江南的小孩,不远千里北上读书,想家了,想家乡的味道了,就靠这“一蟹解千愁”啊。

当然,第二天我还是担心地问儿子,肚子有没有不舒服,他说没有,我们也就放下心来。收拾收拾,准备打道回府。

周六去,周日回,就为孩子吃上口大闸蟹,这种事儿,只有我们江南的父母会做出来吧。不过我后来做了调查,原来并不是每家蒸大闸蟹都会放酒和姜葱的,什么都不放,原生态蒸的大有人在,甚至也包括苏浙沪原住民,倒是冤枉了我那位北京朋友。

庆幸的是,我们周日回上海,周一北师大食堂就上架了大闸蟹,二两的15元一只,二两半的25元一只,价廉物美,看来千里送蟹这种事,只此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