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次互联网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第二章  网民规模结构特征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普及率的增长幅度相比上年继续缩小。

分析非网民未来上网意愿,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互联网或将保持当前增速下行的趋势:在2011年年中的调查中,有65.0%的非网民表示未来半年内肯定不上网或可能不上网,而到2012年底,这一比例已经提升至77.3%;相比之下,目前没有上网、但未来半年内考虑上网的潜在网民占比仅为13.4%,保持逐步下滑的趋势。这一结果显示出,原本就有上网意向的潜在网民,正在逐步完成向网民的转换;而对于不准备上网的网民,其上网的意向并没有显著提升。

针对未来上网意向不同的非网民,通过比较其各自不上网的原因,可以发现上网意向比较强烈的非网民(即潜在网民)受到自身生活习惯(没时间上网)和硬件条件(没有上网设备、当地无法连网)的限制相对而言更为明显(见图3)。目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网络接入以及上网终端费用逐步下降,通过政府和互联网业界的努力以及技术发展,这些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来消除,未来网民的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于这些潜在用户

而对于未来没有上网意向的非网民,多是因为不懂电脑和网络,以及年龄太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相对复杂:部分人群的上网需求不强,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与其现实生活仍存在距离,因而没有形成足够的需求去刺激其学习并接受新事物;当前互联网使用还存在技术门槛,对个人的知识技能有一定要求。无论是需求不足还是存在学习门槛,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依靠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下调等手段,而且需要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创新、针对不同人群有更为细致的服务模式、网络世界与线下生活更密切的结合、以及上网硬件设备智能和易操作化。

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些改变的实现创造了机遇。2012年,中国政府针对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2月,中国IPv6发展路线和时间表确定;3月工信部组织召开宽带普及提速动员会议,提出“宽带中国”战略;5月《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针对我国宽带普及、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服务业态制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这些政策加快了我国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将推动互联网的持续创新。

(二)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

手机网民规模在2012年增长迅速,并于年中超越使用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与此同时,手机上网网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仍然是功能手机,而非智能手机,因而在上网时长、应用深度、使用功能的丰富性上,与PC终端还存在一定距离。

手机上网快速普及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推动了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持续不断的创新热潮,以智能手机为主流的智能移动终端,因全新的终端交互方式与用户使用环境和习惯,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2012年出现了许多受到用户欢迎的移动应用,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接入移动互联网。另一方面,手机上网的发展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受到限制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包括偏远农村地区居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低学历低收入群体。使用价格低廉和操作简易的终端,可以满足了这些人员相对初级的上网需求,推动了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随着智能终端价格继续走低,大量低端智能手机被推向市场,同时流量资费日益平民化,这些人群将逐步转化为智能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针对这些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无法接入网络的群体。

(三)分省网民规模

201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网民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贵州安徽广西江西等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的省份网民增长速度最快,而北京、上海、广东省市的网民普及率较高,网民增速则相应有所放缓。

到2012年底中国共有八省市超过一半常住居民已转化为网民。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在七成上下,达到了北美国家、大部分西欧国家以及日本和韩国等高普及率国家的水平;广东、福建、浙江和天津在60%左右,辽宁和江苏的互联网普及率在2012年也达到了50%,同处于这一水平的包括俄罗斯和巴西这两个新兴市场国家。而在网民增速方面,这八省市中除天津外,网民增长率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山西、海南、新疆、青海、河北、陕西、重庆、宁夏、山东、湖北等十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在40%-50%之间,其中河北和宁夏的互联网普及率升幅超过四个百分点,是网民增速较快的两个省份。

另外,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湖南、西藏、四川、安徽、甘肃、河南、贵州、云南、江西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不到40%,显示出我国不同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距

表 1 2011-2012年中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四)农村网民规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6%,相比2011年略有提升,规模达到1.56亿,比上年底增加约1960万人。

近几年来,中国网民城乡结构变化幅度不大,这与中国急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有关,2011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规模首次超越乡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的关口,农村人口已经由2008年的7.28亿持续降至目前的6.57亿,因而造成网民中农村人口比例没有显著提升。目前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较大差距:到2012年底,城镇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约六成,而农村地区目前只有23.7%,但是从2011年开始,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常住人口中的普及速度开始小幅超越城镇,结束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

二、网民属性(一)性别结构

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中男女比例为55.8:44.2,与2011年情况基本保持一致,男性与女性居民的互联网使用率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年龄结构网民中10-19岁人群比例从2011年底的26.7%下降至24.0%,这与我国该年龄段整体人口总数下降相关。此外,网民中4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互联网在这些群体中的普及速度加快。

(三)学历结构

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接近饱和,网民的增长动力来自低学历人群,截至2012年底网民中小学及以下人群占比提升至10.9%。

(四)职业结构

由于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处于高位,同时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学生的占比在2012年降至25.1%。其次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8.1%。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3.1%,一般职员占10.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分别占整体网民的0.5%和4.2%。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8.1%。

(五)收入结构

网民中月收入[1]在3000

元以上的人群占比继续提升,达28.8%,相比2011年底提升了6.5个百分点。

其中学生收入包括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勤工俭学工资、奖学金及其它收入,农民收入包括子女提供的生活费、农业生产收入、政府补贴等收入,无业、下岗、失业群体收入包括子女给的生活费、政府救济、补贴、抚恤金、低保等,退休人员收入包括子女提供的生活费、退休金等。

三、接入方式

(一)上网设备

2012年70.6%的网民通过台式电脑上网,相比上年底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与上年底相比略有降低,为45.9%。手机上网的比例保持较快增速,从69.3%上升至74.5%。

(二)上网地点

家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走高,至2012年底有91.7%的网民在家中上网,较上年底提升了2.9个百分点,显示出家庭互联网接入率的提升。在网吧学校机房场所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比例下降幅度较大,其中网吧网民占比下降了5.5个百分点,在学校公共机房上网的网民占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些提供公共上网设施的场所使用率逐年下降,是个人上网设备持有比例提升和网络接入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三)上网时长

2012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0.5小时,相比2011年提升了1.8个小时。

返回互联网报告: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