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断层扫描 及早发现肺癌

「新光名医健康系列讲座」2日请来新光医院副院长高尚志(左)和台大医院陈晋兴教授向大家分享肺癌新趋势的看法。(赵双杰摄)

一名医学生父亲的肺部出现2公分肿瘤,医疗团队为其进行手术时才发现,原来父亲并非早期肺癌,已转移至其他器官,当场在手术房痛哭,自责自己具有医学专长,却仍忽略提醒爸爸做好肺癌筛检,至今父亲仍与肺癌对抗奋斗。医师表示,我国肺癌筛检率落后日本20年,过半数病患确诊时已是晚期,提醒民众至少要做一次低剂量肺癌电脑断层扫描检查,及早发现病灶。

本报昨日举办旺旺中时生活讲堂,邀请台大医院胸腔外科主任陈晋兴、新光医院医疗副院长高尚志主讲「肺癌治疗趋势」,获得现场民众热烈回响。

肺癌位居我国癌症发生率第2名,仅次于大肠癌。陈晋兴表示,根据卫福部2015年的统计,筛检出第一期肺癌者仅占22%,筛出第四期肺癌者则高达51.8%,对比日本2002年筛出第一期肺癌者达44%,显见我国在肺癌筛检上,仍有相当努力的空间。

高尚志表示,事实上,癌细胞长到0.2公分就无法自行长大,但却可对周围血管释出讯号,提醒他们「长出血管」供养自己,「曾有人将癌细胞植入兔子眼睛,不久后癌细胞周围就长出增生血管。」之后癌细胞便越长越大,这也是癌细胞的可怕之处。

陈晋兴指出,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可比X光提早5至10年发现肺癌,是目前最推荐、经济实惠的肺癌筛检方式,费用约落在4000至6000元间。他建议民众,若从未做过肺癌检查,应至少筛检一次,且最好每隔2、3年再做一次筛检;若为肺癌高危险族群,例如拥有家族史、长期吸烟、暴露于高风险环境及40岁以上者,则应每2年检查一次,若发现有0.5公分以下的结节,则应1年筛检1次,以利掌握结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