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标养不起高工资 品质怎会好

国内公共工程长期以底价制度决标,几乎是预算8折,难因应市场变化。(卢金足摄)

缺工建材上涨冲击公共工程,学者直言人力成本占工程15%至45%,移工降低整体成本,但因疫情未停,风险大使业者趋于保守,直指国内公共工程长期以底价制度决标,几乎是预算8折,难因应市场变化,造成工程品质低落,甚至铤而走险。

中央大学土木系荣誉教授李建中直言,陆美贸易战台商回流,IC产业供应链工厂大量建厂,量化宽松(QE)致热钱太多,建设业抢建炒房,加上社宅大量推出,前瞻风电也凑热闹,国内年轻人不愿赚辛苦钱,疫情又雪上加霜让移工难进口,造成国内营造能量难以负荷

政治人物以为公共工程像买家电,花钱随时可买到,没那么简单!」李建中斥各级政府只懂开支票,营造产业能力需要时间培养,不可能一夕长大台湾政经环境每天走在战争边缘,有能力的厂商当然短线操作,宁可投入可快速回收的科技厂房和高利润房屋市场,放弃公共工程。

另有不愿具名的学者指出,劳工成本在营造业占极高比例,采用移工可降至15%,使用本土劳可能攀升至45%,目前看来2021年疫情仍不会结束,相对风险大,业者担忧亏更大,宁可观望不愿贸然抢进。他也提到,国内工地缺工严重,因疫情更显严峻,营建工人平均年龄超过55岁,各项建设纷纷抢工,工资今年就上涨超过2成,垫高成本,但结构性问题不解,未来靠移工的情况只会愈来愈严重。

学者也直言,公共工程发包困难,动辄流标几乎已是常态,除了大环境因素,公共工程长期采用低价标才是根本问题,除了台北市比较「正常」,其他各县市几乎常见工程底价是预算8折,甚至愈往南、下杀愈严重,羊毛出在羊身上,业者不可能赔钱,当然挖东墙补西墙,导致公共工程品质低劣,也难以因应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