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补劳动力缺口 36万中高龄妇女职缺打哪来?

国发主委管中闵支持弹性工时制度。(图/记者林信男摄)

记者林信男/特稿

国发会支持推动弹性工时,盼45岁以上的中高龄妇女,再度投身职场预估可增加36.4万劳动人口有助充裕我国劳动力。但问题在于,国内哪来36.4万个中高龄妇女就业机会

国发会资料显示,与新加坡日本南韩等国相比,我国45至64岁中高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明显较低,若妥善运用,可望减缓劳动力缺口扩增。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8月失业率为4.08%,是2014年次高,工作求供倍数仅1.74,平均1个求职者只能获得1.74个工作机会,竞争相当激烈,若短期内就业情况无法改善,又再增加36.4万劳动人口,失业情况恐更加恶化。

鼓励36.4万中高龄妇女二度就业,不仅要创造合适、足够的工作机会,待遇也是另一个关键;别忘了,这36.4万中高龄妇女,或许不少人当初在职场打拼时,拥有不错的收入与职衔,若诱因不足,对于「重出江湖」,她们大概也意兴阑珊。

内政部提出弹性工时措施,希望让妇女获得更多照顾小孩时间,刺激国内积弱不振的生育率;至于促进中高龄妇女二度就业,充其量只是附加效果,并非主要目标

高龄人口续增、生育率下滑,是台湾劳动力不断流失的主因,除设法提振生育率外,包括工时过长薪资零成长等不利养儿育女的因素,都有赖政府改善,否则就算36.4万中高龄妇女愿意重返职场,也只是暂时提升劳动参与率,最具生产力青壮年人口,依然得面对「后继无人」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