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推升房价 居住正义沦口号

电价4月起全面调涨,产业界普遍将之转嫁到产品,包括食衣住行在内,物价几乎全方位调涨,中央银行、中华经济研究院等智库估测,今(2024)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肯定会冲破通膨红线的2%以上。

国立中央大学台湾经济研究中心执行长吴大任指出,民生用电调涨将增加家庭支出,进而排挤其他消费,造成消费需求下降;真正会加深通膨的来自工业、商业电价调涨,厂商成本增加后将会转嫁至商品、服务售价,使得物价上扬。

万物俱涨 资金抢进房市

通膨居高,造成实质薪资负成长,上班族全成了穷忙族,价格明显上扬的房地产,成为民众保值的配置标的,消费者产生「再不买的话房价就会上涨」、「越晚买就会越买不起」等购买推力,进而带动相关区域价格向上走。

而政府住宅政策之一、用意在于「鼓励自住,协助青年购屋」的青安贷款专案,去年8月起提供更优惠利率,也催升房市买气,内政部最新发布的住宅指数全数续创新高,2023年第四季全国住宅价格指数136.2,季增2.27%、年增6.81%,连续22季上涨,整体市况转呈「量价俱增」。

同一时间,2023年第四季全国房贷负担率42.66%,年增2.41%、续创历史新高,房价负担能力持续在偏低等级;全国房价所得比攀至9.97倍,写新高,约当民众不吃不喝将近十年才能买房,台北市房价所得比15.71居冠,约当不吃不喝15年以上才能买房,是买房最辛苦的直辖市。

社宅政策达标?有玄机

尽力加盖社会住宅,是准总统赖清德对此问题的重要对策,2024年底前完成八年「百万社宅」的大目标,也就是兴建社宅增至25万户+包租代管25万户+租金补贴50万户,让租者有其屋。为能落实最新的指示,未来凡是直辖市土地重划,一律5%必须兴建社会住宅,非直辖市也必须3%盖社宅,「一定让社宅的土地取得不虞匮乏,并解决青年与弱势的居住问题。 」

居住正义为政府一再提及的口号,但实践却远远落后于期望,主因之一恐是社宅政策达标的计算方式有玄机,只要社宅工程决标均可列计算中;换言之,社宅不只是兴建中、未完工,恐怕连未开工也算绩效;此外,民间包租代管的社宅房源和登记受领有租金补贴的受惠户数,也都算在内。

房价居高不下,居住正义喊得很大声,民众感受不大。营建成本上升,预售屋价格将面临上涨,但更令人担忧的是,万物俱涨、再次引爆通膨,未来恐怕会有大批资金转进不动产,对房价带来双重影响,民众对居住正义的渴望仍遥遥无期。

面对「民怨之首」的居住问题,赖政府如何让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安全、稳定和可负担的居住环境,是能否扭转少数总统形象,获得民众支持的最重要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