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主权争议释疑

福隆

国际法庭仲裁为和平解决钓鱼台主权争议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各以为是且据理力争情况下,能被国际一致认同的理由才最具实效。那么,既能论述钓鱼台主权属于中国又能成为国际共识的理由何在?

其实,最主要的理由很简单:「日本甲午战争后从中国占取的领土,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部交还给中国。」

换言之,台湾是在马关条约下正式割让给日本的领土;钓鱼台则为日本趁势占用的列岛。从行政管辖权追究,钓鱼台一向隶属台湾政府,迄今犹然。从主权归属追究,中国就是中华民国,是钓鱼台主权争议的当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同属中国,但因未曾直接管辖钓鱼台, 故非钓鱼台主权争议的直接当事者。

显然,法理实力必须兼备才能确实维护钓鱼台主权,两岸联合保钓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美国虽曾托管琉球地区,但从未拥有钓鱼台主权。因此,当美国把琉球地区交给日本时,交出的是钓鱼台行政权,不是领土主权。

总而言之,日本是战败国,过去战胜所获的台湾必须交还给中华民国,趁势占用的钓鱼台列岛则更不许藉任何理由正名化而予以侵吞。至于美国,其立场定位只是列岛的暂时托管者,不是主权争议的当事者,没资格争取钓岛的法律权益。

历史渊源或地理因素在国际仲裁法庭上的争论力甚为薄弱,因为数百年前许多国家并不存在,又若地缘版块理论可以成为国家版图的重要依据,则天下必将大乱。事实上,仍具时效的条约或实质上的管控在国际法庭最有说服力。

此外,当事者对争议的反应与态度也是仲裁法庭考量的重点之一。若反应平淡,则显示当事者没有很强的争执论述与意愿,或者根本不在乎争议结果。既然如此,仲裁优势偏向对方。兹举一例以彰显此一现象:“若婴孩手中的棒棒糖被拿走而嚎啕大哭,糖虽然不是他出钱买的,但他认为是他的,因而激烈抗争。不由分说,舆情与判决会偏向他。”因此,争议者必须维持脸红耳赤的有利形象。

日本在国际政经舞台上一向支持美国,特别是经济方面长久且高度的配合让日本吃尽苦头,致使美国较能控制金融危机。中国大陆在政经方面也相当配合美国,尽量事先照会协调,使美国不受意外之惊。尤其是价格不断下降的中国制品,使生产力下滑的美国人民得以维持生活水平与社会安定。亦因此,近年内中美关系会维持良好,避免引起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今天美国政府穷了,如何利用花钱的方法达到创利的目的是优先的考量。故此,充分利用钓鱼台争议,在平衡又不失控的情况下无中生有,乃是当前政治操作的一项有利政策。

美国在四十年前将钓鱼台的行政权交给日本。再过十年日本可以利用「时效占领达五十年」的事实在国际法庭占据优势。因此,习近平主席在其十年任期内不会坐以待毙,现在就会有行动,制造「巡弋疆土常态化」以建立法理利基,同时使日方疲于奔命,并使该区域情势紧张。须知,对日本而言,「没有航运就没有经济」,通往日本的航道若有区域性的紧张,单单航运保险费高升就可能足以吃掉货物相当的利润。换言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的主轴

保钓议题马英九总统求取历史定位的最佳选项,因为这题目是他最专精熟悉的老本行。数月前马英九动员国力支持南方澳渔民到钓鱼台宣示主权,中规中矩布局高明,甚得大陆与国际人士的赞赏。确实,马英九在其他领域并没有如此深厚的功力与实力,务必仰赖集体的智慧才有可能完成大事的机会。

甲午战争溃败后,清朝对钓鱼台被占不以为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政府因内战牵拖而不愿接管琉球群岛;今天马英九政府政绩不佳,台湾人民因此不甚关注保钓议题。

沉痛地说,钓鱼台的宿命确实值得大家更为密切的关注。

●作者丘福隆,美国洛杉矶生物科技业。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