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监狱? 「美洲大鲵」复育工作彰显动物园存在价值

美洲大鲵属于隐鳃鲵科,因为其夜行及喜欢藏匿于石缝之间的习性外表当然也长得不是很好看,所以早期的美国移民都把牠叫做「魔鬼狗」(devil dogs)。(图/翻摄自维基百科,下同。)

宠物小组综合报导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动物园的存在,有人认为动物园是将动物圈禁起来展演的残忍地狱,然而这样的声浪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保育人员贡献,而且忽略了动物园的教育和保种之类的其他用途呢?或许美洲大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的保育案例,可以稍稍为动物园的存在价值平反一下。

美洲大鲵属于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分布于美国东部,栖息于水浅流速快及含氧量高的河流中。以鱼和虾或其他水生动物为主食,偶尔吃腐肉视力很差但嗅觉灵敏。因为其夜行及喜欢藏匿于石缝之间的习性,外表当然也长得不是很好看,所以早期的美国移民都把牠叫做「魔鬼狗」(devil dogs)。

华盛顿邮报的报导对于美洲大鲵的再野放有详尽的说明。(图/翻摄自华盛顿邮报。)

根据华盛顿邮报近日的报导指出,美洲大鲵与其他隐鳃鲵科的亲属曾与恐龙并存,较恐龙早1亿年出现,在地球存活了3亿年,是现存世上少有的活化石之一。然而近年来,美洲大鲵的数量却在减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将牠们评定为近危物种(near threatened),在纽约只有两个流域能发现牠们的踪迹

美洲大鲵透过过粘液覆盖的皮肤呼吸,所以需要干净,充氧和快速移动的水,这也是美国水道日益缺乏的资源,尤其年轻的个体似乎存活不易,几乎只能看见成体活动和产卵,却很少看到幼体和年轻个体的存在。

因此在2010年,布朗克斯动物园、布法罗动物园、美国鱼类野生动物管理局以及几间当地大学合作,从纽约的溪流中收集美洲大鲵的卵,并在动物园中孵化,将其照料致并不会轻易死亡的状态,再野放回牠们原本生活的水域

▲美洲大鲵与其他隐鳃鲵科的亲属曾与恐龙并存,较恐龙早1亿年出现,在地球存活了3亿年,是现存世上少有的活化石之一。

从孵化、饲养到野放,美洲大鲵的保育工作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因为在野外环境中,公的美洲大鲵会透过水流的改变和移动来照顾卵,确保牠们正常发育,当这一切置换到人工环境后,所有条件都得换成人工来做,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的人员是绝对做不来的。

科学家们至今还无解「为什么这么多年轻的美洲大鲵会无法生存」,但因为人类日渐频繁的活动与开发确实造成更多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像是污染水坝建设、渔船交通、河海岸侵蚀等等会改变水文事件,都让让保护牠们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动物的同理心固然是好事,抵制不当对待动物且罔顾动物福利营利单位也是正确的选择,然而当人们批评动物园是动物的巨大牢笼时,是否该想一想,有多少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的物种能够稍稍喘息,甚至得到复育的机会,都是因为这样专业的机构与专业的人才的付出与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