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 先从广州出发
李君如发表演讲。(取自新华网)
日前,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落下帷幕。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以「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展开3天对话。「读懂中国要先读懂广州,读懂广州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大陆国创会常务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广州已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开启新征程的重要窗口。
抗疫大考的中国答卷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来宾通过视频和连线「云聚」广州。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在演讲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经济衰退和全球性危机的时刻,我们感到更需要彼此的帮助。」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苏加诺也通过视频发表了演讲。苏加诺在视频中感谢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便为包括印尼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的富有建设性的帮助。
本届会议设置了两场与疫情防控、健康中国相关的平行研讨会。会上,广州市卫健委主任唐小平等分享了广州抗疫对策。「我们坚持生命至上,前所未有地调动全市资源,不管是三个月的新生婴儿还是90岁高龄的患者,我们都绝不放弃。到今天为止,广州市在全国大城市里病死率是最低的。」唐小平说。
展望双循环经济复苏
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说,中国通过非常高效的手段,成功阻止病毒传播,实现了「不可思议」的经济复苏。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施铭伦认为,中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有助于保护中国经济不受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还将有助于推动未来经济以更平衡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
大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的判断与他们一致。彭森预测,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在2%以上,明年恢复7%到8%,实现「深V反转」,大陆是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实现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作为会议的举办地,广州前三季度多个经济指标增速由负转正,其中,第三季度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个百分点。「回暖、改善、强劲、向好、有力」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俊此前用这五个关键词概括广州经济恢复情况。
李君如对广州提出殷切的希望。他认为,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推进,都给广州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面向未来,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表示,广州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应在发展中侧重国际大循环。「广州跨境电商很发达,肯定会最先享受RCEP协定的红利。」
新经济新基建时代脉搏
广州经济恢复动力足、韧性强,跟近年广州积极发展新产业、推动新基建、打造新业态、积蓄新动能密不可分。其中,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成为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读懂中国」组织与会嘉宾考察广州最有「钱」景的区域──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这里已引入腾讯、阿里巴巴、国美、唯品会、小米、复星、科大讯飞、TCL、树根互联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总投资超过7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基建。在「新基建、新制造:发展新动能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行研讨会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明永介绍广州新基建发展的最新动向。今年5月,广州首批73个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规模达到1800多亿元,涵盖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桩等。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十分看好这个区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并提出在广州常设「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合作中心」。他认为包括广州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到2035年将有能力与美国的矽谷竞争。
老城市新活力大步前行
不久前,中共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当前,大陆城镇化率已超过60%,下一步怎么走么在「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平行研讨会上,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广州,希望从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发展经验中获得借鉴与参考。
「广州是一座因改革而明、因改革而兴的城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小勉说。在她看来,广州在城市更新和治理创新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实践案例,如通过以共建为导向,创新城市更新运作模式,鼓励土地权属人包括居民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等参与城市更新整个过程,从更新前的是否愿意改,到更新中的怎么改、如何改,再到更新后的成效是否满意等城市更新的每一环节,真正实现社会共建,不断提升城市更新的效果和效率。
「广州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理解中国开放的窗口。作为一座千年老城,广州当前正在开展城市更新。读懂了广州的城市更新怎么做,对于读懂中国很重要。」郑永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