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陆权威涉台人士发话 驳斥31项惠台措施「细则说」

▲由张志军(右)研拟刘结一(左)执行的31惠台措施,正全面吸引台商台胞赴陆就学、就业,为台湾带来新一波人才流失冲击。(图/中共中央台办)

记者蔡浩祥北京报导

今年2月下旬,大陆国台办祭出31项惠台措施,落实台商、台胞在大陆比照「国民待遇」,蔡政府高度关注有关措施执行情况,组织专案小组全面追踪,陆委会更以「实施细则」衡量落实程度,不排除在520前反击陆方口惠而实不至。北京权威涉台人士指出,31项惠台措施是一个平台细部地方政府去发挥,根本不需要「实施细则」去设限,「不把话说死,才有延续空间」。

北京权威涉台人士向《ETtoday东森新闻云》表示,31项惠台措施是落实中共总书记在去年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中,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宣示,写入政治报告自是具有相当权威性,「不可能玩假的」。

评/打压31项惠台措施如皮球 越压反弹越大

面对陆委会持续以「实施细则」衡量31项惠台措施、批陆方「口惠而实不至」,北京权威涉台人士指出,31项惠台措施是一个平台,不设「实施细则」主要是保持延伸性,为今后更多的便利措施扩张,预作准备。

▲今年初,大陆国台办宣布31项惠台措施,展现「操之在我」的对台战略思维。(图/记者蔡浩祥摄)

按31项惠台措施的开放程度,北京权威涉台人士分析,目前开放职业中,除部分国企、央企、意识形态、核心产业等涉及国安的部分还在努力,大致可满足现阶段需求,「不是不开放,而是现阶段还不适合」。

有关31项惠台措施执行,特别是地方省市的落实,北京权威涉台人士表示,中央出台31项惠台措施,让地方政府按自身发展特色去发挥,逐步构成适合台商、台胞发展环境,以两岸交流最密切的城市之一的厦门市来说,惠台措施扩充到60多项。

▲大陆今年初公布31项惠台措施,吸引不少台胞赴陆「找机会」。(图/中国台湾网)

不过,谈及这波对台开放潮,北京权威涉台人士坦言,部分传统台商确实有些忧心,毕竟31项惠台措施的出台,意味着回归与陆企同等待遇,这方面大陆已多次强调,会积极辅导台商转型升级

31项惠台措施 台商、陆企直球对决

北京权威涉台人士举例,像是许多台商要参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争取政府采购项目,大陆已提供台商在金融方面,如小额支付、征信服务银行联贷等,比照国民待遇,台商也得维持一定竞争力,积极参与产业投资转型,一同共享大陆发展机遇

北京权威涉台人士强调,不少来大陆发展的台胞都有反应,在大陆的竞争很激烈;31项惠台措施是给予台胞合适的发展机会,不是来大陆发展就能得到保证,重要还是得靠自己努力不懈,打拼出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