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爆发 一次总体试炼

防疫情扩散,北京暂停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出京业务。(中新社

6月初,原本趋缓的大陆新冠疫情出现新变数,以北京新发农贸市场源头新一轮疫情正在北京多个地区传播,并向周边省分以及东北等地扩散。经历为期3个月的「武汉保卫战」,警报又在地位最核心、最敏感的北京上空拉响,这次是检验大陆防疫模式、比较前后防疫成效的最佳观察点

北京「二次爆发」的时空背景和武汉迥异,大陆疫情防控的新型举国体制此次可谓「有备而来」。京、汉两地本土感染都从菜市场开始,绝非巧合,但此次北京的防疫战备和半年前的湖北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基于个资大数据的疫情防控网已经相当严密,此次北京疫调非常迅速,几乎可以精准找到每一个可疑感染目标,然后采取进一步核酸筛检作业。其次,经历武汉疫情与全球大爆发后,大陆政府民间心理准备也较为充分,防疫物资不再短缺,防疫知识也相当充足,半年前的恐慌不再出现。此外,大陆救治经验丰富,从发热门诊方舱医院、小汤山模式,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模式一应俱全。

尽管大陆目前都不再惧怕新一轮疫情袭来,北京的核心敏感性远远超过武汉,城市规模、交通体系、辐射能力也高于武汉一个等级,而据报导此次疫情的病毒毒株可能来源于欧洲,是经过变异、更具有传染力的「2.0版新冠」,因此,应对已经出现的「二次爆发」,才是考验大陆防疫工作见真章关键时刻

第一,半年前武汉因「医疗挤兑」造成的卫生体系濒临崩溃,想必不可能在北京重现,但面对日益狡猾、不断进化的病毒变种,是否将「群体免疫」纳入政策考量范围,是大陆官方需要认真面对的议题。众所周知,武汉当初之所以「惨」,就是因为人们对新病毒了解很少,再加上基层治理积累的弊病爆发,点燃大面积爆发的引信。目前大陆防疫的软硬体资源都相当充裕,再加上「联防联控」体系的指导,北京此次爆发落实「四早」要求,在爆发初期就得以精准追踪和控制,故近期北京病例虽然猛增,但重症率很低,这就是防疫进步的重要表征。

但是,随着病毒不断变种,再加上全球爆发后,各国防控力度不一,出现「堰塞湖效应」,病毒透过人员、物资流动的传染可谓防不胜防,故大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类似北京的社区感染,今后是否在上海、广州、深圳出现?理论上都有可能。不过,同样需注意到,病毒传染力和致命性一般成反比,在疫苗尚未问世的状态下,低致命性的病毒传播可能真的出现「流感化」特征。既然如此,在精准防治基础上的「群体免疫」,应该是可以讨论的议题。

第二,北京「二次爆发」对大陆能否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又将是一次大考。毕竟4月以来,随着大陆各省市疫情稳定向好,除了「外防输入」这根弦不放松外,各地都适度放宽了管制措施,复产复学,刺激消费。不可否认,此轮爆发对北京以外的地方政府压力更大,相较于春节前后的封城属于「硬手段」,大陆行政体制优势得以体现,此时的防疫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基层治理是否还是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对各地来说都算是不小的考验。(作者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