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是世界的 陕西人要让它与兵马俑一样"火"

合十舍利塔远景

他身兼政府官员和政府文化商人双重角色。在他的名片上,官方身份是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商人身份则是陕西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就是法门寺建设开发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刘兵

“自己管的都是政府的事”他这样解释自己。正由于此,他的思维显现出与政府官员不同、也与纯商人相区隔另类与独特。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刘兵开宗明义,“兵马俑是中国的,法门寺是世界的。”法门寺供奉着全世界唯一的佛指真身舍利,藏有2499件珍贵文物,集国寺、宫寺名刹三位一体,在世界汉文化和佛文化圈里受到万人景仰,有无数坚定和忠实的信徒

“法门寺和兵马俑都是陕西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最著影响的人文名片。作为文化旅游景区来讲,二者特性不同,开发、经营管理因此各异”。刘兵向记者指出,“兵马俑以旅游观光为主,而法门寺则以佛教文化体验见长。对普通游客来说,兵马俑来过一次,可能就不会再来第二次;但法门寺可能会被反复的膜拜,因为她会成为信徒心灵的皈依地。”

“法门寺首先是佛文化,其次才是文化产业。准确地说,法门寺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植根于佛文化的旅游产业。做旅游其实是做文化,做文化旅游产业更是如此。景点如果没有文化,也就丧失了灵魂,很难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刘兵说,“法门寺的文化旅游产业能做多大,取决于我们的佛文化能做多深。与其他景点不同的是,法门寺本身就具有无比深厚的佛文化底蕴,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挖掘,不断有创新,力图佛家的优秀思想和文化来造福社会普度众生。”

然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只有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才会有文化需求,市场才会有文化产品的提供,社会才会有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既是市场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但就法门寺而言,刘兵也有一番解读。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很浮躁,人们一方面追名逐利,另一方面也希望获得心灵的净化,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佛文化的市场需求。如何挖掘并满足这种需求,正是法门寺亟待捕捉的目标。

法门寺建设一期20个亿,2期20个亿,3期10个亿。“相对于城市资源开发来说,这几十个亿的投入根本不算什么。举例来说,我们作为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也是现任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带领我们一路创建曲江新区走到今天。他带着我们一班人,从大雁塔北广场开始,到大唐芙蓉园,后来建三大遗址公园,即曲江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先后投入了一百多个亿。当时,也有不少人疑惑,这么大笔的投入,何时才能收回呢?”

实践证明,从开发经营到现在7年多了,整个城市资源为此增值了600多个亿,刨除所有的投入,净赢利达到120多个亿,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对于法门寺也是如此。我们来管理运营,因为我们有整体资源。譬如,今天法门寺一亩地仅有1万元,但一旦建设完工后,这亩地价值就可能升值为100万元。这90多万的升值空间就是属于政府的。这就是政府的大文化、大产业、大赢利观。”

今后,法门寺将建成以合十舍利塔为中心的四大佛文化村落。刘兵给记者描述了法门寺的未来远景。

第一,东边艺术家村落。将打造一个国际化的艺术交流平台

第二,西边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法门寺要成为国际人文名片,必须要建成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基地,与世界对话,也与世界交流。

第三,南边是法门寺文化大学。不仅讲佛学,还要讲中国国学与佛学的交融

第四,北边是法门净土。专供人们短期修行。回归自然,于静修中感悟人生真谛

外层还将建成一个佛文化生态园。佛讲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最大的需求是生活在最生态的环境中,法门寺就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朝圣者纷至沓来之时,当人潮如海之时,法门寺将拥有一个广大的文化消费群体,也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得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今天的法门寺正是在为明天的大繁荣奠基。”刘兵对未来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