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诗经、跟妈祖绕境 史达仁另类打拼台印外交

▲上任后积极推动印台交流印度驻台代表史达仁(中),也认真接地气,日前随大甲妈祖全程遶境。(图/史达仁提供)

文/蔡百蕙

来台不到一年,为了深入了解台湾文化,印度驻台代表史达仁(Sridharan Madhusudhanan)决心跟着大甲妈祖绕境,9天8夜、400公里全程走完,走到双脚起水泡,也跟着信徒睡人行道,据信他是第一位走完妈祖绕境的驻台使节。

「我只是喜欢健行、也喜欢散步,就跟着妈祖去绕境了。」史达仁说得客气,其实,他一上任,就积极地想推动印度和台湾间各面向的强化交流,从民间信仰盛事切入来接地气,这只是第一步,会跟着妈祖全程绕境,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印度台北协会会长史达仁对台湾民俗文化兴趣浓。(图/史达仁提供)

遶境过程中,他实际感受到台湾人的友善,也学了些台语,「常常有人问我吃饱没?」他笑着说。跟着信徒一步一脚印地走,混在数十万信众之中,没人知道他是印度驻台代表,「有人问,你是老师吗?我就说是;问我是留学生吗?我也说是。」他觉得,台湾的乡亲们待他太客气了。

透过绕境,史达仁不只看见台湾人民的亲切,也看到印台文化的相似之处,例如,他觉得三太子跟印度教的黑天神(Krishna)很像,都是小孩,而且有自己的独创舞蹈,行事调皮、不似一般神明来得庄严。在绕境期间,他也全程拍照、并上传脸书和印度的友人们分享台湾民俗文化,引起热烈讨论。

宝莱坞拉近印度和台湾

然而,就一般民间层次而言,印台彼此的认识其实严重不足,他坦诚这是个重要的议题。「问一般台湾企业的友人,为什么没有到印度投资?大多不是不要,而是还没考虑到,根本没有想过、不了解。」他说着说着,双手比画了起来,表示整个东亚沿着太平洋从北到南,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到印度密集地投资,中间唯独跳过台湾,对印度的兴趣相对地少

彼此间要有任何实质的了解,他认为人们必须走出来,并建议可以从「教育语言训练和观光」等3方面下手。

特别在观光上,如何向印度介绍台湾?广受观迎的宝莱坞电影正是史达仁打算向印度行销台湾的利器之一。他指出,印度年产1300部电影,比起年产350到400部电影的好莱坞还要多得多,有世界最大的电影产业,且每年有40到50部电影都拉到外国场地拍摄,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南非、日本和新加坡等等。

「我认为台湾应该邀请印度电影制片公司和团队,来台湾至少拍个几部电影。」史达仁指出,过去几部在上述外国地点拍摄的印度电影,事后都证明成功地大幅增加2国间的观光和文化交流。

2012年全台联映的印度喜剧电影《3个大丈夫:花天走地》,正是受到西班牙旅游局的邀请到西班牙拍摄,还刻意在电影中置入斗牛和蕃茄大战等场景,随即让隔年赴西班牙旅游的印度观光客大增。「台湾可以安排来拍摄划龙舟、阿里山和台北101等等,把台湾的特色透过印度电影完整地行销。」

反观台湾人对印度的认识也相当地不足,史达仁认为,这也可以靠宝莱坞电影来提升。「印度电影在台湾非常地受欢迎,我还没遇过没有看过电影《3个傻瓜》的台湾朋友!」主演《3个傻瓜》的印度天王阿米尔罕(Aamir Khan)最近共同制作兼主演的《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在台湾更是叫好又叫座,上映9周、票房破亿。(注)

▲《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创下印度电影在台卖座纪录,票房破亿。(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史达仁更建议,台湾甚至可仿效2013年阿米尔罕访问美国华府的方式,邀请他或其他知名宝莱坞名人来台。当年由于肯定他在节目上大胆讨论印度非法堕胎女婴、儿童性侵和家暴等各项禁忌议题,起到媒体教育和赋权公民对重要社会和公共政策的作用,颁予「海外媒体奖」。若循此邀请来台访问,不仅巨星来访的意义拉到更高的社会交流层次,也可以让台湾更了解印度。

翻译诗经、介绍中文

要让更多台湾人走近不甚了解的印度,看似困难,但史达仁信心满满,而且不怕难,还透露他当初之所以选择学中文,不仅是看上中文日增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听说中文很难学,「加上我对中文一无所知,基于这3个原因就学了。」

大搞创意外交的史达仁,几年前还曾著书介绍中国语文;派驻北京时,甚至因为读了英文版的诗经,着迷于诗经的意境,以英文阅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一度让他以为是印度诗的翻译,惊艳中国和印度文学的相似之处,为此还特地请了中文家教,每个周末都在学习诗经,然后花了2年时间将诗经翻译成他的母语坦米尔语。

在中国作家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之际,也曾受出版商邀请翻译莫言的小说《变》,直呼自己外交官生活忙碌,原本直觉就想推辞,却在初步阅读之后就决心翻译,「这本自传式的小说实在太喜欢了,以莫言小说改编的张艺谋电影红高梁,也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坦米尔语是全球约莫有8千万人口使用的语言,在南印尤其普遍,这些中文文学透过史达仁的翻译,得以穿透印度。

印度与台湾互补性

近年来印度的崛起有目共睹,日前英国金融时报更以世界权力向亚洲移转,称亚洲2大经济体印度和中国的竞争将重新定义21世纪,来描述印度崛起的意义。在这个大趋势之下,台湾积极推动「新南向政策」,印度则正在推动「东向政策」(Act East Policy),史达仁称,「在2项政策的综效之下,将为印台双边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共同的利益也会为双方合作迈入新的阶段。」

他特别指出,「印台的经济关系具有互补性,我们要什么你们有,你们要什么我们有,」印度有13亿人口,还是个很年轻的国家,平均年龄只有29岁,年轻人喜欢买的,车子、手机、电脑等等,这些产品正好都是台湾的优势

▲印度市场快速成长,人口数直逼中国,且结构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9岁。(图/视觉中国CFP)

过去3年,印度每年的经济成长率都超过7%,国际货币组织IMF也已预测印度2017年的经济成长率将达到7.2%,印度总理莫迪在2014年上台后推动的一连串经济振兴政策,包括「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和「数位印度(Digital India)」等等,被认为功不可没。这一点,连新南向的操盘手、政务委员邓振中也大为肯定,「莫迪真的很能干,振兴印度经济很有一套,所以台湾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耕耘印度市场。」

「印度是一场盛宴,」史达仁如此形容印度的兴起,全世界赶赴印度参加这场盛宴,认为台湾也不该错过,此刻,印度正在广邀具有资本、能力和最新科技的伙伴加入共同成长,「和印度一起成长的潜力巨大而且快速。」

迄今,到印度投资的台湾企业不过100家,远远不及在越南的上万家台商数,但许多在印台商都大为成功,且横跨各领域,例如正新轮胎、中鼎工程、台达电、丰泰联发科友讯纬创等。

中兴大学当代南亚与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陈牧民指出,台湾和印度其实很近,从台北直飞新德里也不过6小时,对于过去就不熟悉的南亚,需要的是找到具优势的地方单点突破。

印度和台湾确实不远。史达仁提醒,「当人们做瑜珈,或者向佛祖祈祷的时候,就是一种和印度的连结。」在他看来,一旦心的距离近了,走向对方的时刻也不会太远了。

注:由于《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在台湾大受欢迎,阿米尔罕日前还特别录了一段感谢台湾观众的影片:www.youtube.com/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