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持续低迷 专家: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将使通缩和缓而漫长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不会快速陷入通货紧缩漩涡,持续的刺激政策将会让通缩和缓而漫长。(图/Sutterstock)

中国经历了短暂缓和之后于10月份再陷入通缩,凸显中国政府要重振内需相当困难。经济学家认为,在房地产长期低迷的情况下,即便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措施,仍未能提振消费者信心。不过中国并不会陷入通货紧缩漩涡,持续的刺激政策将会让通缩和缓而漫长。

《华尔街日报》指出,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减弱,10月份出口连续第6个月下降,制造业活动意外萎缩。一些经济学家表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0.2%,远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全年上涨3%的目标,表明中国的基本需求仍疲软,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经济会猛烈地大幅放缓。

荷兰国际集团(ING)亚太区区域研究主管康奈尔(Robert Carnell)指出,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过剩,而不是需求崩溃,通胀低迷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大幅下降所致,国家统计局表示,CPI下降是由于10月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充足,加上10月份黄金周节后消费需求回落。

报导说,与此同时,中国10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也下降2.6%,标志着连续第13个月出现通缩,这加剧了人们对许多工厂业主正大幅降价以争夺市场份额的担忧。深圳龙岗工业园区一位黄姓经理说,今年迄今订单同比减少近40%,他的汽车仪表盘摄像头被迫大幅折扣,公司利润率缩小,「这是我们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年。」

报导指出,今年大部分时间通缩压力一直困扰中国经济,取消疫情封控后,经济一度出现消费热潮,但随着房地产危机的加深,热潮很快就消退。经济学家们正在辩论中国是否面临债务通缩陷阱的风险,许多人认为,随着更多刺激措施的推出,中国可以避免长期通货紧缩。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的通胀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仍将保持低位,中国并非即将进入通货紧缩的漩涡,随着政策支持逐步到位,核心通胀率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恢复到1%以上。另一些人警告说,通缩压力将持续存在,部分原因是西方经济体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风险持续上升。

瑞穗证券亚洲(Mizuho Securities Asia)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很可能面临长期通缩压力,因为国内需求也许无法消化闲置产能。通缩影响可能轻微,但会持续很长时间。

除了降低房贷利率和放松大城市购房限制之外,中国上个月还公布了一项增发人民币1兆元(约合台币4.25兆元)国债以支持国内经济的计划,但经济学家认为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稳增长。瑞联银行(Union Bancaire Privee)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央行可能在12月进一步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