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暴跌无赢家!房地产泡沫崩塌有多恐怖?日本30年都没缓过来!

2023年日本正式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名号让出,全年GDP降到世界第四,并且从2024年第一季度来看,国民GDP依旧保持着下降趋势。

然而与GDP相反,日本股市倒是很红火,就连股神巴菲特都大手笔投资,无数日本股民纷纷跟投,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哭天喊地”,感慨日本终于把“消失的30年”给熬过去了。

消失的30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短期之内的经济增幅甚至一度超过了美国。

1991年8月2日美国发动海湾战争,远距离作战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消耗,险些让国富力强的老美都撑不住了,好在日本二话不说,掏出了20亿美元进行援助。

那可是1991年啊,当时的钱可比现在值钱多了。

后来老布什为了答谢,给予了日本最高等级的外事访问。没想到这次访问居然还出现了名场面,一道日式生鱼片引发了老布什的应激反应,要不是日本首相扶了一把,老布什险些直接从椅子上摔下去了,当时日本媒体是怎么说的呢?

美国倒下了,是日本扶住了它。

经济繁荣就是底气足,可是日本的繁荣似乎有些过于急于求成了。

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对货币借贷采取了极其宽松的政策,致使很多人明明没钱,还跑到银行借款再将钱投在房地产身上。

他们这么折腾,难道是因为刚需吗?当然不是,因为日本的房价涨得实在太疯了。

久而久之日本房地产的画风逐渐变得与众不同,房价一路狂飙,但是却基本不会在市场上流通,而不流通,对于那些借贷买房的人来说,就意味着没有收入,银行手里的死账和不良贷款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说当时的日本房地产确实实现了平地起高楼,但是这座高楼是搭建在泡沫地基上的。

房价疯涨,那不买房不就行了吗?

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啊!中国有句老话“破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对于一些投机者来说,不让他们买房,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至于那些不买房的老百姓,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房价上涨,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说房屋成交价上涨,就会影响到民用住宅和商用店铺的租金,而商用店铺的租金优惠折算到成本里,体现在物价上。

然而有一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物价上涨并不意味着咱们的工资也会往上涨,更何况孩子总会长大,年轻人总会组建家庭,稳定的住房,或早或晚都是老百姓们需要面对的刚需。

当然日本的房价并没有坚持到一个幼童走向成年,最先倒下的是死账烂账拖倒的小型放贷企业,不用还账了不是好事吗?为什么是灾难的开始呢?

因为下岗浪潮正式袭来了,建筑产业和建筑业在请客之间崩塌,前一天还蒸蒸日上,第二天就送人给自由市场,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稳定收入,银行就出现了更多的死账烂账。

恶性循环之下,金融体系连带着房地产市场在顷刻之间崩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为灾难终于降临了。

很多人在房价高点入市,花着最多的钱,享受的最低的利率,还得慢慢悠悠地还账好几十年,利息加起来都够再买一两套房产了。

人均可支配收入少了,自然也就没什么精力搞娱乐消遣,线下娱乐项目进入萎缩期,足不出户的消遣反而变得红火起来,构成了如今的日本社会体系。

日本房价暴跌后,也曾有人乐观地认为,这只是短时间内的萎靡,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苏,日本经济会重新迎来振奋的那一天。

事实证明这个“一段时间”似乎有些太久了,甚至可以说“短时间的萎靡”已经影响到了日本在“高速公路”上的发展。

房地产崩盘是如雪崩,但是想要将“雪花”积累到如此高的“厚度”,也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难道说日本政府就没有想过救市吗?

他们当然想过,20世纪八90年代犹太资本强势金融市场,为了稳定各国现金流,全球各国正式进入加息时代,日本政府也没有想搞标新立异的念头。

接触过房贷的朋友们可能知道,银行加息,房贷的利率也会跟着涨,这就导致原本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投资者,现在还债还得更加艰难了。

最恐怖的是眼见还的钱越来越多,房价确实越来越低了。

咱们可以做一个比方,花了百来万买了一套房,还贷30年,基本上就是还到退休了,日子都已经这么难了,每个月还贷的金额还在涨。

而这个时候你的邻居出现了,他以打骨折的价格购买了和你面积布局一模一样的房子,就问你生不生气吧!

如果说早期房地产入市的人赔了个底朝天,那么在房地产泡沫崩塌后买房的人,是不是就赚翻了呢?他们是不是这场金融危机中的幸存者呢?

他们或许还能算得上是幸存者,但是绝对算不上赢家,因为房地产泡沫造成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影响,这种影响最后也会反馈到企业的收益以及员工的工资身上。

房价有可能降了,但是工资也一定少了,这还得是非常理想的状况之下,很大概率企业收益出问题,老板就直接宣告破产了,反正那个时候破产的公司也不止一个两个。

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银行也好,哪怕是那些手里有点闲钱或者是没有闲钱的个人投资者,他们都没有从房价暴跌中尝到甜头。

每平方米降个几百块,去除一些虚高值也就可以了,骨折式降价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