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冲冷气房恐「阴暑」上身!医示警「3症状」:会流不出汗

▲医师提醒,长时间躲在冷气房,还是会导致冷中暑。(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近期连日高温,中暑等热伤害频传,但千万别以为冲进「冷气房」待着就不会中暑!中医师指出,中暑分「阳暑」和「阴暑」,要特别注意的是,「阴暑」主要是温度急遽改变,造成体温调节系统跟不上变化,常发生在突然从高温室外进入冷气房内,一旦发生阴暑,可能会有「流不出汗、头肿胀、恶心想吐」等。

中医师周宗翰指出,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多发生长时间待在室外太阳曝晒及高温环境中,因持续大量流汗,大量流失体内电解质,导致身体散热不及和电解质失衡,这时身体会有发热、汗多不止、头晕、呕吐、口渴不止等症状。

阴暑则是因为「温度急遽改变」,造成体温调节系统跟不上变化,常发生在突然从高温室外进入冷气房内或流汗后没有快速擦干就吹风,导致皮肤毛孔、微血管急速收缩,热能没排出体外,持续在体内闷烧,这时身体会有烘热、忽冷忽热、汗流不出来,甚至有明显肠胃闷胀感。

周宗翰提醒,无论阳暑、阴暑,一旦有中暑症状一定要「有效散热降温、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在中暑急性期要先避免持续暴露在室外高温环境,要保持通风及呼吸顺畅,用凉毛巾对头、颈、面部敷贴做降温。

当稳定身体温度后,需要补充过度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等待稳定基本生理机制运作后,也可透过刮痧、穴位刺激针法和清暑热、益气生津中药等,进一步疏散体内代谢不佳的余热,帮助恢复中暑后头晕、昏胀、肠胃不适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