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协力为布袋盐田湿地生态与发电寻求共好
高雄市野鸟学会6日举办志工培训课程,讲述盐田历史及地貌。(张毓翎摄)
嘉义县布袋盐田湿地每年可记录到3至4万只鸟类,在全台170多个数鸟类样区,数量位居第一,近年因光电设施的进驻引发非议,去年底高雄市野鸟学会受国有财产署委托认养布袋「十区」盐田,做鸟类栖地调查,进而了解光电对生态的影响;今年也与嘉义县政府合作,举办工作平台、社区工作坊及志工培训,由不同单位的角度提出想法,为生态、发电及社区寻求共好。
经济部能源局、嘉义县政府农业处携手高雄市野鸟学会6日举办志工培训课程,由台大城乡基金会执行长蔡福昌、本专案经理邱彩绸,带领学员走访布袋湿地生态园区、「十区」盐田,讲述盐田文化历史及地貌变迁。
下午他们到洲南盐场,看布袋嘴文化协会如何融合传统与创新,展现盐业;参加学员来自四面八方,不仅光电业者、当地小学校长及旅宿业者等,还有外地对湿地保育议题有兴趣的导览员。
高雄市野鸟学会总干事林昆海表示,今年召集光电业者、公部门及非政府组织团体举办过2次工作平台,另在新岑社区办理1次社区工作坊,邀请当地伙伴针对光电进入湿地提供建议。
布袋盐田湿地每年可记录到3至4万只鸟类。(张毓翎摄)
林昆海提到,高雄鸟会每周巡守布袋盐田湿地,这些盐田因停止晒盐,除了少数被租出去开发光电,大部分区域在夏天作为滞洪功能,冬天则是候鸟栖息、觅食的天堂。
林昆海说,布袋盐田湿地19年前废晒后一直被闲置,如「十区」盐田保有早期的瓦盘盐田及枪楼遗址,都有修复保存价值;土地如何兼顾滞洪及保育,活化再利用,是整个计划的目标,透过志工培训,把对关心湿地的朋友聚集起来,让光电、湿地变成「好邻居」,也为地方带来发展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