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反应

陈鸿逸

「我竟然把一位刚认识的人弄生气了。」这样的话语竟回荡在笔者心里久久不去,随着写给对方的道歉的时序漫渡,终使知道做错一件事,愧疚的感受原来如此深刻。笔者在某个机会下,遇上了一位朋友,其态度谈吐使笔者觉得应是个可以深交的朋友,但在种种因素之下,却因为个人情绪与不当的沟通,反而恼怒了对方,终使此事成为了不愉快的结尾。从这样的过程不仅使笔者理解到,原来每个人所企求、盼望的交友方式是很不一样的,而且对于事物反应不一,也造就了不同的沟通模式

同样地,这也让笔者想到另一位大学时的朋友,其实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身旁的朋友好,但由于讲话方式的不妥当,往往使人觉得备感压力、不舒服,但其实只要熟识的人皆知,他是个直肠子且为朋友着想的好人,只是方式躁进了些。

这不禁令人想到「沟通」其实不只是说话,更包含了许多的分寸及拿捏,每个人对于一件事的反应其实都不同,而且也隐藏了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判断等等,实在无法透过自己单一的思想框架去依循他人。也或因如此,人们往往只思考到自己的做法能否处理、解决事情,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而致使导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但或许读者会问,当彼此产生嫌隙、误解了该怎么办呢?此时,做为事发起因者,因抱持着谦卑的姿态尽力地将误会、不快给消除掉,并适时地表现出自己的诚意、错失与反思才是。致于被伤害者、被误会者也许能再多给对方一个机会,让彼此能有多一些沟通、了解的可能性,因为这总比未来后悔或将痛苦隐藏在心里会来得更好一些。毕竟人生道路总有许多的事情、人物会在身旁经过,而会是美丽的邂逅或是痛苦的来源,都端视人们如何处置、看待所发生的一切了。多做沟通、多留意他人的对事情的反应、关怀彼此的需要,相信都是建筑友情(甚至是爱情亲情)最好的方法喔!

最末,笔者得向前述的朋友道个歉,或许有机会让我们再重新做个朋友吧!

作者陈鸿逸,彰化师范大学博士生。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