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生活】 与宝宝的沟通术!

宝宝会听话吗?最有效的沟通,就是说对方听得懂的话,但是宝宝从何时才听得见我们说的话,甚至明白我们说话的意思呢?其实这两者都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相关,国泰医院物理治疗师林昱志表示宝宝的耳朵发育很快,甚至早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已经能听见外界的声音,即便是刚出生的新生儿,他们的听觉都十分灵敏,不管周遭事物多么细微的声响,他们都是可以听见的。

爸妈说的话 有听没有懂不过和宝宝说话难道都是对牛弹琴吗?林昱志治疗师表示千万不要这么想,因为不管是语言能力或是认知,甚至是宝宝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表现,都是需要时间才看得见成长,因此若说宝宝根本听不懂我们说话,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不同时期的宝宝对于声音的认知,都是截然不同的情况:

0~2个月的宝宝像是刚出生的新生儿虽然会寻找发出声音的来源,像是人的声音或是电话铃响,但是他们并不懂这些声音的意义,此时的宝宝主要都靠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偶尔爸妈呼喊他们的名字,宝宝会发出像是:「嗯嗯」、「啊啊」的声音或是偶然的笑,但这都与表达需求和情绪并无太大关系,最有可能的是宝宝熟悉爸妈的声音而自然发出的。

3~6个月的宝宝此时的宝宝对于情绪表达又更进一步了,他们除了会以哭、笑表达情绪外,还多了对于声音的辨识能力,像是对于主要照顾者(如爸妈、祖父母、褓母…等)的声音特别敏感,甚至会想要转头去追寻,并认知到是谁发出的声音。由于3个月后宝宝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试着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像是「ㄅㄚ」、「ㄇㄚ」或是「ㄉㄚ」的声音来回应爸妈,乍听之下像是对话,但这些声音并没有特别的意思,不过这却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交流互动。

7~9个月的宝宝到了这个阶段,爸妈会发现宝宝开始会认人了,而且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开始会模仿大人说话的嘴型及分辨情绪,此外宝宝也可以认知部分简易单字含义,像是「喝ㄋㄟㄋㄟ」、「抱抱」、「亲亲」,并做出相对回应的动作,此外他们更会利用自己声音频率的高低,去表达自己的喜欢与讨厌,像是兴奋时可能会发出尖叫声,想要拒绝或不开心时可能会发出低鸣的声音表达,或是点头或摇头。

10~12个月的宝宝除了延续7~9个月的发展,除了懂得一些简易的单字外(如喝ㄋㄟㄋㄟ、亲亲…等),宝宝对于语言的认知更是不断地在进步,也较能够理解完整的指令,如:「把杯子拿给爸爸」或是「玩具给你」这样的句子,甚至是会与人打招呼或道别,像是举起手表达「掰掰」、「再见」,因此「懂不懂」其实是慢慢的、渐进式的,而非完全「有听没有懂」!

不只是声音 情感交流不可少但是提醒爸妈别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仅限于声音的方式,其实对于尚未认知语言的宝宝来说,肢体上的情感互动更为重要,因此林昱志治疗师有几项与宝宝沟通互动的建议,提供爸妈在陪伴及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可以参考:

眼神与肢体的互动许多的爸妈在照料新生儿时,重视最多的可能是宝宝的生理需求,但其实最常忽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与宝宝的眼神、肢体的情感互动。对于宝宝来说此时他们的眼睛,容易被光源、色彩鲜艳所吸引,再者就是人类的脸部,建议爸妈可以利用宝宝醒着的时候,或是洗澡、喂奶的时刻,常常看着宝宝的眼睛说话、唱歌,甚至可以搭配抚摸,这都会让宝宝感觉愉悦。

多回应宝宝的声音宝宝开始频繁地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但大多都是难以理解的语言像是:「ㄉㄚ」、「ㄅㄚ」等声音时,爸妈一定会苦恼这该怎么回应呢?其实你只要与宝宝发出一样的声音就行了,因为当我们模仿宝宝发出的声音时,便会让宝宝觉惊奇甚至吸引他们的注意,同时也可让宝宝感觉到一种情感互动的回馈,此时宝宝就更愿意发出声音,这对宝宝语言上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多一些念故事书的时间当宝宝醒着的时间越来越多,此时建议爸妈除了与宝宝眼神交流对话外,念故事给他们听也是不错的选项,或许您会有疑问是「宝宝听不懂话,怎么听故事?」,但其实无论他们懂不懂,宝宝都喜欢有人跟他们一直说话,尤其此时的宝宝开始会模仿爸妈说话的嘴型、音调及表情,因此在念的时候增强语气与发音,这对宝宝在学习与模仿上都有正向的影响力。此外,对于开始会用手碰触物品的宝宝来说,爸妈可以尝试在念故事时,让宝宝动手翻书刺激手部发展。

增加肢体指令的互动对于可以明白简易单字含义的宝宝,建议爸妈再与他们沟通时,可以搭配动作与完整的指令,像是:「这个饼干给你吃」或「帮妈妈拿奶瓶去放好」这样的指令,反复地与宝宝进行互动,除了可以帮助宝宝在理解认知上的进步外,他也开始学习肢体语言的表达,从接收爸妈指令到自己也会下指令发出需求,这其实对于宝宝的沟通互动上,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哦!

孩子难沟通 教养急喊卡面对还是不太能够理解宝宝或是时常错估宝宝的需求,心里难免会浮上「难沟通」的想法,对此台安医院儿童心智医师黄国洋认为爸妈应该多猜多观察,就算猜错也没关系,因为这样才能够了解宝宝到底在想什么,也绝对不要因无法理解,就将宝宝贴上难沟通的标签。

理解何谓难沟通建议爸妈可以先理解宝宝的难沟通,究竟是怎样的「难沟通」?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像是自闭症的宝宝就是一种难沟通的类型,因为他们根本不沟通,因此如果爸妈在宝宝6~9个月时,观察出他们对于肢体、表情的互动低,且眼神无法对视与追视的情况时,建议可以寻求专业医疗做协助与判断,降低病理上难沟通的风险。

与众不同的孩子气质另一种难沟通的情形,其实是与孩子的气质有关,有些爸妈觉得自己的宝宝情绪反应较大,像是容易生气、哭闹,因此认为这样的宝宝特质是不好的,对此黄国洋医师并不赞同,他认为孩子的气质是独一无二、无分好坏的,因此在沟通时应以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沟通与教养。如果爸妈真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建议可上心理卫生中心的网站,用气质量表评估孩子的情绪特质,然后以最开放的心态找到最佳的互动方式。

与宝宝沟通的心理学每位新手爸妈在照顾宝宝时,很多时候情绪都是非常挫折的,尤其无法理解宝宝的反应时,又加上许多老手爸妈频频对您说:「不用那么小题大作啦!」,瞬间感觉自己好像很逊。对此联合心理咨商所心理简怡人表示,新手爸妈们千万不要这样思考!

相信自己的判断「每位新手爸妈都是宝宝科学家啊!」心理师简怡人笑着这么说,绝大部分的爸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肯定多于其他人,因此全世界最了解宝宝的人绝对是爸妈莫属,因此当观察出宝宝的哭声、表情有些微不同时,请相信自己的判断与直觉通常比其他人来得准确。

对于「哭」的新解读「我真的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哭」?其实爸妈有这样的心情是常见的,我们面对「宝宝在哭」的认知有时候可以再松绑一些,不需要因为宝宝的哭声就认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因为有时候宝宝也正在摸索自己的情绪、尝试练习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让爸妈知道自己的需求。因此爸妈可以适度接受自己有时候就是无法安抚宝宝不哭,也接受让宝宝能够有适当的挫折感受。学习当个不完美但够好的爸妈,学习接受不完美但够好的宝宝,都会让新手爸妈与宝宝都过得更快乐、更健康喔。

好情绪才有好沟通许多新手爸妈初期照顾宝宝时,经常会因为睡眠不足的关系导致无法有好的情绪,因此简怡人心理师认为照顾宝宝的时候,父母双方可以在时间上相互支援、分配,让双方都能有适度的休息,并且多一些包容且体谅彼此的辛劳。而面对宝宝时可以多一些心理建设借以舒缓情绪,千万不要因为情绪不佳进而伤害什么都还不明白的宝宝。

林昱志现历:国泰医疗财团法人国泰综合医院 物理治疗师经历: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婴幼儿发展研究室 专任研究员、永诚健科诊所、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晋康复健科诊所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物理治疗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研究所-儿童与婴幼儿发展专长:婴幼儿发展评估与介入、家庭亲子互动评估与指导、儿童早期疗育

黄国洋现历:台安医院儿童心智科主治医师经历:马偕纪念医院精神科暨儿童心智科主治医师学历: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系,国立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专长:小儿心智发展,青少年犯罪理论

简怡人现历:联合心理咨商所心理师经历:乐为诊所心理师、新北市淡水区卫生所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师、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附设台北市私立八德服务中心心理师、台北市大直/北投/文山妇女暨家庭服务中心心理师、台北市南港信义区早期疗育社区资源中心心理师学历:淡江大学 教育心理与咨商研究所 硕士、国立政治大学 中国文学系 辅修 教育学系 学士专长:儿童青少年发展与适应、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注意力缺失与过动症亲职教养、亲子关系、伴侣/婚姻咨商、家庭咨商、人际关系、两性/情感/亲密关系、失婚内在情绪整理/信心重建、自我探索与认同、忧郁症、自我伤害危机处理

采访撰文/李怡萱咨询/国泰综合医院物理治疗师 林昱志、台安医院儿童心智科医师 黄国洋、联合心理咨商所心理师 简怡人插画/日光路

*【育儿生活】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内容请参考:【育儿生活】2016年04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