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小米粽酿3死!蜗牛能吃吗?营养师5建议
台东县金峰乡宾茂及坜坵部落18日疑似因食用「蜗牛小米粽」爆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图片:本报资料照)
台东县金峰乡宾茂及坜坵部落18日疑似因食用「蜗牛小米粽」爆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酿成12人送医,目前3死亡、6人在加护病房、3人出院,死因及中毒来源仍在调查中。卫生福利部19日中午召开记者会公布检验结果,食材检体确认验出剧毒性杀虫剂农药「有机磷托福松」,且在蜗牛与血桐叶的检体中没有检出该物质,卫福部政务次长林静仪指出,典型中毒会有昏迷或半昏迷、瞳孔成针状眼、口水及痰多、呼吸或呕吐物中有农药味等征状,急性期症状大约5至30分钟会出现,少数情况下延迟至数小时或12小时才有症状,与暴露剂量及物质有关。
蜗牛小米粽酿12人送医!法医高大成:叶子可能有问题
83岁刘姓妇人自制蜗牛小米粽,内含蜗牛、猪肉、竹笋、小米粉等。17日食用后感到不适,到院前失去心跳,后宣告不治。亲友原以为妇人因年迈逝世,守灵期间分享剩余的蜗牛小米粽,结果18日凌晨多人出现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陆续紧急送医。该案件引起高度讨论,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调查,从「蜗牛小米粽」近两日(2024/09/18~2024/09/19)的网路讨论,焦点为检体、毒物、寄生虫、中毒、煮熟、农药、金兰酱油等热门关键字,网友表示「以后去吃热炒不点螺肉了」、「有机磷农药可能性很大,因为又快又急,病程非常快速」、「花莲这边蜗牛吃得多 从没听过吃死人」、「如果是原住民传统美食,不会现在才出事」、「以前金兰酱油家族吃蜗牛,长期生吃才出事」。
中毒来源公布之前,卫福部食药署副署长林金富表示,已锁定5大疑似中毒物质,包含蜗牛、血桐叶、有毒植物曼陀罗,以及杀蜗牛用的农药聚乙醛、农药有机磷。法医高大成则推测,这起案件属急性中毒,死因可能来自粽叶,或粽叶与蜗牛产生有毒物质,他认为死因与蜗牛关联性不大,若死因是为蜗牛寄生虫,大概要一个礼拜、一个月,甚至一两年才会死亡,不会走得那么快。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生吃蜗牛的致命风险!金兰酱油家族两代五死悲剧
该案件也让不少人联想到39年前金兰酱油家族,认为生食蜗牛可以养生,造成两代五口惨死的悲剧,震惊全台。1985年,金兰酱油第二代董事长钟秋桂因误信蜗牛具保健功效,在桃园别墅自行饲养蜗牛,将其制成生菜沙拉,供家人食用;不料,蜗牛体内寄生了广东住血线虫,引发脑膜炎不幸身亡。
好食课于脸书粉丝专页曾分享,蜗牛、蛞蝓可能含有广东住血线虫,若生食到,少量感染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自行痊愈,严重者可致命,因寄生虫可能会侵入脑部及脊髓,引发脑膜炎,常见症状包括急剧性头痛、发烧、四肢偏瘫、失明。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寄生虫感染?好食课营养师提供5点建议:
建议1/避免直接接触蜗牛、螺类及蛞蝓。
建议2/不要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蜗牛、福寿螺、蛞蝓等宿主生物。
建议3/软体及甲壳类动物应煮沸3至5分钟以上再食用。
建议4/餐厅有供应生食品,应将肉类冷冻至-15℃,并超过24小时方可杀死幼虫。
建议5/彻底清洗叶菜类,尤其在大雨季后,避免食用疑似被黏液污染的食材,如生菜上有爬行黏液。
分析说明
分析区间:本文分析时间范围为2024年09月18日至2024年09月19日(14:00)。
资料来源: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研究方法: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系拥有巨量资料,以人工智慧作为语意分析之工具,每月处理1500亿以上中文资料的网路社群大数据资料库,其内容涵盖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hreads、TikTok、新闻媒体、讨论区、部落格等网站。针对讨论『蜗牛小米粽』相关文本进行分析,调查「热门关键字」(注1)作为本分析依据。
*注1 热门关键字: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萃取网路上的文章与主题共同出现的关键热词;次数越多,字词越大;可用来厘清核心议题与重点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