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策站》两岸关系的再厘清(宋磊)
(本报系资料照片)
两岸关系向来是台湾与大陆最为关切的议题,依据目前中华民国宪法来论,法理上两岸为同一个国家,现实中两岸关系为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关系,这个微妙框架至少维持超过70余年,然而随着台湾主体性快速上升,对于未来两岸局势的发展更为严峻。
日前陆委会主为邱太三表示,两岸应互相承认主权,才有助于打破目前的僵局,该说法随即遭到大陆国台办的严重驳斥,前总统马英九更认为,邱主委的说法不对,假使对岸承认中华民国的主权,基本上等同于承认两岸关系为两国关系,无论从法理的角度来论,或是以北京当局的对台论述来论,皆是无法所容忍的。
咦?这时可能有人会问,中华民国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吗?要求对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我方主权何来有错?假如是以国家的角度来分析两岸或许仍有讨论空间,但若从两岸既有的宪政框架来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权重叠、治权分治」的关系。
按照目前中华民国宪法的条文来说,我国疆域包括台湾与大陆地区,但实际的统治权仅有台澎金马等地,同样的按照对岸宪法来论亦是如此;也就是说无论是中华民国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宪法上为同一个国家,只是彼此的政府体制、军队、货币等皆为独立的系统,这不但全世界最为独特之处,也是两岸关系最为复杂之处。
从1996年台湾举行首次民选总统后,基本上两岸的问题纠缠着彼此数十年,无论是民进党执政,或是国民党执政,对于两岸关系自有一套诠释方法。我们若仔细回顾过去执政者的痕迹,马政府时代的两岸关系,其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两岸主权争议但至少搁置争议,并以经济交流为核心进行互动,使两岸之间的对峙情绪放缓。纵然在政策推动上仍无法获得全民认同,也缓和两岸关系外并实际帮助到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交流。
假若要求中国大陆承认中华民国的主权,台湾民众是否真的心存与对岸一战的准备?当权者认为两岸关系必须从现有的模糊框架挪移至清晰的两国论框架时,两岸关系可能再度恶化,诚然两岸、外交与国防向来为总统职权,但对于台湾而言,我们除了要巩固自身的实力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对岸出现动武的声音。
两岸关系从1949年对峙至今,经历数十年来的对峙,如今的两岸虽然在主权、国家认同仍有纷歧,但双方的交流已非上世纪所能比拟,无论是台湾或大陆民众,反而更应积极思考如何使两岸长治久安,并延续过往的和平政策作为两岸关系互动的基础,而非只是单方面的幻想两岸关系的发展,务实面对两岸纷争才是当权者最大的政治责任!
(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所博士生)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