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檢討財務報表 即時處理異常
台湾企业负责人多半非财金背景出身,财务报表涉猎未深,每个月开业绩检讨会时,都是由财会部门提供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然而,开会时财会人士解说报表太过专业,以致无法针对问题找到解决对策。
企业最常用的业绩检讨报表是损益表,财会部门每月都会依据捐益表内的资讯来做业绩报告,由于损益表内所显示的资讯都是总额资料,没法做业绩分析,例如损益表第一栏是营业额,若营业额统计出来是3,000万元,到底好还是不好?首先须和上个月比较或和去年同期比较,看看有没有进步?接下来还要和同业比较,看看有没有竞争力?而营业额只记载一个总金额,只能做总数分析无法做细项分析。
想要了解经营成绩,营业额还要往下展开,看到底是内销成长还是外销衰退?若是内销好,还要展下去看到底是北区成长还是中区衰退?若是北区衰退,还要进一步查看是中山区衰退还是内湖区衰退?若是内湖区衰退还要查看是经销衰退还是直销衰退?若是直销衰退还要进一步查看业务员甲不努力还是务员乙未达标?最后再展至哪个客户不下单、不买哪些产品?如此层层剥析,才能找到问题对症下药,进而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其次,本月成本比上月增加1,000万元到底是什们原因?损益表内的销货成本同样只有一固总金额,无从了解原因,必须先与上期、去年同期比较,然后再往下展是那一固产品的成本比上个月增加,找到产品后再往下展至是料还是工、或是制造费用增加,若是材料成本差异最大,再谁一步看是A原料还是B原料,然后再展至「损耗率」、「采购单价」、「不良率」、「稼动率」、「交期延误率」…哪个参数?
最后还要设计内部管理报表,查看发生在那一天、哪一个成本中心、班、机台、哪张制令等,才能找到问题位置。
我以前在上市公司担任财务主管时,老板看不懂财务表,他也不想懂财务数字的由来,也不要看PPT(Power Point),只要求将每月的经营成绩浓缩成一张A4的纸做重点说明,并用口语化解说业绩衰退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方向或对策,让大家都听得懂,然后进行讨论。
经过二年的研究,要做到依老板的要求浓缩成一张A4的纸,唯有设计各部门的部管理报表,才有辨法帮老板看懂财务报表解决问题。
各部门部管理报表产出后,再绘制鱼骨图找原因,找出比重较大者,排定优先顺序,追至根源,然后再提出改善对策。
例如,毛利率是毛利/营业额,若当月毛利率20%究竟好不好?首先要与同业、上期、去年同期、预算做同一基础比较,比标准高就是总数好,但要进一步分析是内销高或外销低、是材料成本高或加工费低等细则,则要看管理报表才能找到问题。
财务报表产生是在事后,而公司经营活动是动态的,由报表产生到检讨报表,其间资讯的变动,外部人士无从了解,因此营收与费用必须采用预算与日控制。
例如昨天销售是否达到月目标的三十分之一,若未达到,营业主管会在今天立即开朝会,追补昨日的不足。
成本部分采用标准成本做即时控制,例如:8点材料超耗,8点1分立即产生异常处理报告,马上提出改善,才能对症下药找到问题所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