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遵法與企業倫理

银行业是一种古老且传统的行业,数千年以来,「信誉」系其赖以生存的核心价值。因此,世界各国对于银行业的核准与监理,均属于高度控管的行业。原因就在于银行业绝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是存款人的钱,而不是银行的资本额,也就是说是一种拿别人的钱来做生意的行业,于是就赋予了「银行是社会公器」的社会责任。

对于银行从业人员来说,这不仅是一种使命,更是一份责任。也因此,对银行业而言,诚信不应只是一种组织文化,更是富国裕民的重责大任。

由于极度讲究诚信的行业特性,加上优渥的福利待遇及高稳定度,过去银行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极高,故被暱称为「金饭碗」。然而,从近年来的社会新闻事件显示,银行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愈来愈高,职业道德却不见等比例提升,反而有每况愈下的情况。

日前报载某银行员工,盗用客户存款高达新台币逾3亿元,遭判刑11年半定谳一案,反思在银行业工作30年来,自亲身经历中归纳出两大原因。

一、独尊盈余获利 种下祸因

民营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绩效挂帅,于是开始追求获利创新高,于是开始引进外商银行所谓的「科学化管理」,例如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等。

有人说这是西方人的工具加上东方人的劣根性,揭开为了业绩不择手段的金融时代序幕,简单说就是「获利治百病」的思维挂帅。于是金融海啸开始络绎不绝,每隔三至五年就来一次。而每次都是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如同美国哲学家所言:「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历史上学不到任何教训。」一切都是为了业绩,利益至上。

二、职业道德观念 日益淡薄

观察银行局裁罚银行的案例,最近十几年来,银行经营阶层与高阶主管淘空舞弊,基层银行舞弊及盗用客户存款的案例,也时有所闻且层出不穷,犯罪金额屡创新高,甚至配合诈骗集团里应外合的案例,也开始陆续发生。

试想有多大的诱因,可以让一个人铤而走险,就算毁掉自己人生的下半生也不在乎,尤其还是一个年龄20出头岁,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答案竟然是区区的新台币约50万元。报载某民营银的分行行员,于开户时取得客户网银密码,趁机挪用客户款项约新台币50万元。显然舞弊已非金钱的多寡,而是职业道德的沦丧。

如何落实遵法精神与企业伦理,重拾产业往日荣光?

银行的基层主管们,普遍有「道德与良知,银行内控管不着、也无法管」的困扰,也有人说:「银行员的灵魂不归法律管」。最近从一位高龄90岁的老银行员前辈口中得知,过去银行员盗用客户的存款,不论金额的大小,都是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而现在却成为家常便饭不足为奇的小事。

其实解决之道就在于银行本身,虽然银行内部各项规定多如牛毛,每历经一次金融风暴就增加一堆,在经年累月有增无减的堆叠下,许多银行从业人员的身心灵都已经疲惫不堪了。

最根本的因应之道,还是必须回归人性面管理,那就是从落实遵法精神与企业伦理做起,才能有机会扭转此一颓势。

很多人都认为,银行业是一个讲究高度专业分工的行业。那么在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永续经营指标口号喊得震天价响的今天,不禁要问:「请问银行员的道德良知,究竟归哪一个部门管?」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