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汶川旅游的思考

作者张广瑞(微博)

(本文系本站旅游独家约稿,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以前,汶川并不出名,恐怕很少人曾经在地图上注意过这个地方,而今天整个“地球村”都知道了。原因就是去年的那场大地震

灾难自天而降,地震夺去了数万个人生命,令世人震惊、心疼;灾难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他们送去了援助,送去了温暖和关怀;汶川人,这一代,还有下一代,都不会忘记这场灾难,那颗感恩之心一定会传下去。个中的道理不用做任何解释。

四即将过去了,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条关于“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争创5A级景区新闻,引起了热议。汶川有自己的说法,网民持有不同的见解。问题看来值得认真分析

其一,“纪念地”是否是景区?通俗的理解,大的景区是“供游览风景区”,小的景区则是“供游览的风景点”。而顾名思义,纪念地则是纪念重大事件人物场所。如此看来,这两者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到纪念地去访问,主要是为了缅怀往事或故人,并非是冲着风景去的。然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一个共同之处,即都可能属于“吸引物”,会吸引人前往。于是,有些纪念地可能成为景区或旅游吸引物,越来越多的人到那里去,并非完全出于缅怀,可能是因为要了解历史艺术科学或者就是观景,有的干脆就是因为好奇。历史上帝王陵寝变成后来的景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外国人印度泰姬陵参观,恐怕欣赏艺术大于缅怀那位王妃本身。这种变化应当说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会比较长,往往需要隔代才能够做到。因此,地震并没有过去太长时间,人们到汶川“纪念地”去游览风景似乎并不应当是主要目的

其二,“纪念地”是否需要“争创5A景区”?“A级景区”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包括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5A景区”则是这个级别中最高的。作为一个“纪念地”,尤其是现在,在没有完全转变功能的时候,似乎没有必要按照一个一般的“景区”来配套,没有必要考虑更多的舒适、购物之功能,根据景区的最高级别去“争创”。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好像没有人提议给毛主席纪念堂评定一个景区的级别吧?当然,以人为本的理念,良好整洁的环境,优雅得体的建筑物和精心设计的展示方式,都是重要的,都是应当尽量做到的,更好地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科学的尊重是最重要的。这个纪念地之所以吸引人是其内容本身,这可能是和一般景区最大的差别所在。

其三,汶川是否应当搞旅游?这里要分清楚“汶川”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和“汶川纪念地”作为一个特定场所的概念。老的汶川在地震中消失了,新的汶川在震后又重建了。地震灾难给人们造成了心理的创伤是很重的,但汶川人没有就此沉沦,而早就开始创造新的天地。不忘记过去,不是沉迷于以往,更重要的是前进;不是要总那么苦闷悲痛,而是要寻找新的发展和幸福。逝者如斯夫。因此说,去不去汶川旅游,如何去汶川旅游,这是旅游者自己决策的;而要不要发展旅游,用什么方式发展旅游,应当是汶川人最有发言权。大家要用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这些事,不要过多的从道德方面去判断。“纪念地”只是一个点,而汶川是一个区域,还是个具有特殊重大事件发生过的地方,外地人还是非常有兴趣到那里去看一看,就像到纽约访问的人一定要看一看9.11惨案发生地一样。也许,这也是汶川发展旅游进入市场最便捷的路径,那么这个优势为什么不利用或不能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