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挫折忍受度的迷思

关于挫折忍受度的迷思。(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面对连专家都无法预测的未来,该如何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不追求「赢在起跑点」,但希望「愿意一直跑」——

本土资深临床心理陈品皓,累积十余年咨商辅导经验,

剖析「如何在挫折中持续努力」的成长型思维学习指南

【心理成长5大重点面向

1 发展心理韧性:不只是耐挫力,更是越过逆境复原力,甚至能从伤害、错误挑战压力中获益。

2 培养自我觉察:借由认识和审视,开启内在对话,并调和自己与外在的关系。

3 强化自我概念:用支持与信任,增加孩子的自我价值;营造成功经验并鼓励试错,促进孩子的自我效能

4 建立人际关系:重点不在于朋友多不多、功课好不好,而在于人与人连结的品质

5 落实有效沟通:关键在于贴近,先思考对方的状态是什么,再透过理解的方式说出来。

师长是建立孩子心理起跑点的关键,我们所提供的内容,都深深影响孩子的未来。

本书的重点观念与实务技巧,将能在家庭生活中有效陪伴及引导,带领孩子共好成长!

精彩书摘

心理韧性4大要素。(图/亲子天下提供)

我和学校合作的许多年来,不管是工作中的观察,还是和老师们的讨论、交流,大家普遍有一种感觉,似乎愈来愈多的中小学生,甚至是高中大学生,对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挫折、压力的忍受度愈来愈低,很容易因为一些不顺心或不如意的事,就反应超大。

不少家长心理咨询时,也不约而同提到「耐挫度降低」这个现象,好像愈年轻世代的孩子,愈看不到他们父母那年代吃苦耐劳的能耐

家长及老师对「孩子挫折忍受度不佳」的普遍看法,引发了我的好奇。

这是真的吗?孩子愈来愈低挫折忍受度吗?如果是真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愈来愈难忍受挫折呢?甚至我们在这边说的挫折忍受度,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有办法培养吗?

在我们继续往下之前,同样的问题,也想问问正在阅读此书的你。

我想邀请你,利用30秒钟的时间,在空白处试着用笔写下(或是在脑海中思考)答案

你认为什么是「挫折忍受度」呢?

我认为挫折忍受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询问许多家长与老师,他们觉得什么是挫折忍受度。大多数人对于挫折忍受度的期待是:能够愈挫愈勇、不怕挑战、很坚强、不轻易放弃、不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哭哭啼啼或试图逃避、不会被失败打倒等。

部分的答案,似乎都是希望孩子在面对逆境(学习、人际关系、挑战挫折、失败等)时,能够很坚韧、不放弃,就算失败了,也要很快站起来。

挫折忍受不只是「坚强」

对我来说,以上这些对于挫折忍受度的解释说法,既能算对,也算不对。对的部分在于,这些「坚强」、「韧性」、「勇敢」,可以是挫折忍受度的一个面向,却不是全部,当我们用「挫折忍受度」来描述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太强调面对挫折时的耐受性与坚固性,仿佛只要够强韧,禁得起挫折的摧残跟折磨,就能抵挡大部分的挑战。

这种看法的问题在于,它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挫折是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忍受」只是整个过程中开头的一小段,只强调对挫折的忍受,会让我们忽略其它更重要的心理益处

就好像吃饭这件事,其实是整个消化系统都在参与运作的,你从咀嚼开始,到胃部分泌胃酸、大小肠吸收养分水分,最后把不要的部分排出体外。通常消化系统愈好,就愈能从食物中得到养分;可是如果肠胃健康出了状况,虽仍能将食物吃下肚,但也无法好好吸收并得到好处。忍受挫折的道理就像吃东西的开始,你不是只有吃,还要能够消化食物,产生养分,这才是重头戏;对照到挫折这件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不是只有忍受挫折,我们应该还有消化、养分、排除的过程。

因此,一般所说的「挫折忍受度」,可能无法完整传达这整个心理活动的过程,或许我们可以用近代心理学家比较接受的说法:

"「心理韧性」(resiliency),亦称「复原力」。"

当我们说一个人具备心理韧性或复原力时,并不是指他都不会感到难过,也不是说他始终很坚强。很多大人容易误会心理韧性或复原力的意思,以为就是要「坚强」、「勇敢」,而任何跟坚强或勇敢的相反状态,都会被放大成懦弱的表现,所以很多人往往会认为:坚强的人不能哭、勇敢的人不能怕、坚毅的人不能想放弃等。这些看法是对心理韧性的误解。

心理韧性不仅是从逆境中复原,真正更重要的是,他具备了一种心理素质,能帮助他从适度的伤害、错误、挑战、压力或挫折中「获益」。也就是说,心理韧性不仅能让一个人在逆境中复原,同时也在这些经历中带来进化与成长的契机

令人高兴的是,愈来愈多研究不断证明,这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能力。《心理韧性》一书,详细整理了我长年在校园辅导中和孩子丶家庭合作的第一手观察和反思,跟着我一起一步一步,培养孩子具备面对挑战、进化成长的强大耐挫力!

(本文摘自《心理韧性》/亲子天下)

【作者简介】

陈品皓

临床心理师,米露谷心理治疗执行长。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主修临床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社交焦虑症衡鉴与治疗。专门提供儿童青少年情绪、人际、学习及行为等适应问题治疗、亲职教育与心理卫生议题。着有《青春期免惊》、《如果可以诚实,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弄懂6~12岁孩子的内心×情绪×行为问题》等书。

facebook.com/antisocialphobia

《心理韧性》/亲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