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儿童教育 跟教条说Bye Bye!

图、文/ELLE国际中文版杂志学校教育饮食方式、睡眠习惯……来自各方的建议忠告、嘱咐,使为人父母成为一项高度复杂化的专业。我们难道就不能放松些吗?有些法国妈妈似乎能够少做些却更圆满,ELLE请她们现身说法。 PHOTOS:CORBIS TEXT:SOLINE DELOS, JULIA DION, LAURE LETER TRANSLATE:ANDRO HSU EDIT:DOMINIQUE CHIANG

妳没有亲自哺乳?那妳这妈妈就太糟糕了。妳哺乳超过6个月?简直神经病。妳的小孩不到3岁就看电视卡通?欧啦啦,长大绝对上不了大学。小孩不吃蔬果?惨了,以后一定患有肥胖症……妳认为这些情节太夸张?那是因为妳还不知道,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关于如何当个好爸妈的建议及原则。有些儿童教育专家断然预言,「孩子王」世代势必将演变成「儿童暴君」。问题就在这里:教育咨询已经变成以一种威胁方式在进行。「妳如果不这么做,小孩就会变坏。」结果造成家庭中经常弥漫一股紧绷的气氛!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咨询建议确实有某种程度的必要性。「儿童的人格养成不可能由他自己完成,也不可能毫无章法地进行,」心理分析师克落蒂.阿尔摩斯(Claude Halmos)强调:「心理跟身体一样,都有一些规则必须依循。如果硬是认为呼吁父母遵守这些规则会使他们产生罪恶感,这是一种危险的观念煽动。如果大家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绝对不会有太多好结果。」不过我们发现,现代父母之所以显得无所适从,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太多专家抢着从各个角度界定父母必须依循的方向!

社会学家珊德琳.嘉西亚(Sandrine Garcia)在其著作《被影响力所控制的母亲:从女性至上到儿童至上》(M?res sous influence : de la cause des femmes ? la cause des enfants)中,大举揭发一种监督母亲的警察制度形成,使曾经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受到严重制肘。「大家都说身为女性压力很大,什么都想做到尽善尽美。没错,但这是为什么?某些教育专家为了支撑自己的教育理论,提出五花八门的『心理风险』概念,结果造成父母必须不断承担新的责任义务。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小孩遭受风险!」嘉西亚认为,女性如果希望从中获得解放,必须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些专家论点,因为这些论点反映的经常是专家的个人价值观,而不是科学上的真理。但退一步看清事实确实有其困难度,不是人人可以轻易做到,也不是时时可以有所警觉。

「从教条中解放?可是我们的社会走的完全是相反的路!」育有三个小孩的妈妈苏菲表示。「我越来越觉得受到牵制,有一种掉进陷阱的感觉。仿佛我必须尽一切可能去武装我的小孩,使他们有能力对抗他们在人生中将面对的种种暴力。所以我一刻也不能松懈,不管电视、饮食、作息都得严格把关,我更必须时时从旁关怀辅导。」

「种种关于为人父母的谆谆教诲与理想忠告对父母造成极大压力的原因在于,这些规则不但要求他们做现在该做的事,还要求他们做未来该做的事。」心理分析师席维安娜.吉雅皮诺表示,「这就像是在说小孩生命中不管什么事情,今天发生的状况跟十年后可能发生的状况之间必然有连续性。关于青少年问题也一样,大家习惯把事情看得戏剧化,忘记了『青春期叛逆搞怪』的概念。社会上种种教条般的嘱咐必然具有规范性,大举实施这种一般性原则固然可以令人产生安心的感觉,但这种做法会使亲子关系失去个人特质,妨碍个案思考。」这样看来,在不至于「胡搞瞎搞」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在亲子关系中寻求多一点简单、多一点自发和即兴,或许会带来更多的好处?我们特别采访了一些法国妈妈,请她们告诉我们她们如何成功摆脱了育儿教条的宰制。1. Fleur Pellerin:「我们完全做到家务分工」法国经济部副部长,负责中小企业、产业创新与数位经济,育有8岁女儿贝蕾妮丝。 我先生是一个非常顾家的人,他与前妻生了两个儿子,现年分别是12岁和13岁。要不是有他的协助与支持,我不可能好好发展自己的事业。我们的保姆和我父母亲也都帮了很大的忙,但我先生还是从中协调的最大功臣。我们在家务分工方面是一半一半,我认为这很正常。我学会将家务委任别人代理,知道自己不可能任何时候凡事一手包办,虽然我知道我这样可能会被某些人认为不是个对孩子无微不至、百分之百尽责的好母亲。话说回来,日常生活中有某些时刻对我而言是绝对神圣的,例如每天早上送我小女儿上学。那是一小段珍贵的时光,我们有很多交流,笑得很开心。

我被新政府任命为副部长以后,立刻决定部里的会议要在九点15分以后才能开始。我先生则是每星期三固定比我早回家,接替我平常的家庭任务。他接任政府改造、除中央化暨公职部副部长安玛丽.艾斯科费耶(Anne-Marie Escoffier)的幕僚长一职以来,工作比过去更加忙碌,但他还是尽力参与家庭生活。他会买菜、下厨,也常做DIY。对小孩们来说,周末时他是最佳领队。他总是能找到最棒的活动点子,我在这方面则是笨到不行。如果女儿星期天想玩树梢探险或到水上乐园玩水,都是由我老公带去,因为我周末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宅在家休息。有时女儿看到我周末还透过智慧型手机与部属连系工作的事,她甚至会骂我,因为我先生周末绝对是百分之百奉献给小孩的。我是个不完美的母亲,但嫁给了一位完美的老公,这样的结合我很满意!

2. Pascaline:「我几乎不再禁止小孩玩游戏机」 育有11岁的约瑟夫和9岁的安娜我小孩7岁开始有任天堂DS时,我会给他们下严格的指令:只有星期三和周末可以玩,而且一天不能超过半小时。不过后来我渐渐放松管制,只剩下一个规定:功课做完前及睡觉前不可以玩。其实他们俩老是打打闹闹,玩游戏是少数他们可以好好相处的机会之一。而且我还发现,原先我担心他们玩上瘾根本就是多虑,因为电脑游戏对他们来说一直都排在朋友、运动这些主要兴趣之后,因此基本上只是一种候补性质的活动。3. Lisa Azuelos:「我绝不过度操作为人父母的角色」 导演兼作家,育有17岁的泰依丝、15岁的伊兰和13岁的卡门。我试图透过我拍的电影《巴黎LOL:我的青春我的妈》表达一个观念,也就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双方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连结。那是一种信任关系,必须建构在真心相待上,它的基础是每个个体的深层本质及他所相信的价值。我们必须摆脱各种书籍和电视节目宣导那些父母角色扮演规则,甚至我们自己构想出来的育儿原则。做为一名父亲或母亲,没有非这样或那样不可的道理。比如说,关于生活规律或生活要求这方面,我试着告诉自己不要当个严母严师。我是有几个不能妥协的规定,包括满18岁以前不可以刺青刺体,晚上十点以后一定要叫计程车回家。其他规则都是我跟小孩之间的协议。每个人都有权利当自己,可以有情绪起伏,可以有缺点,可以闹脾气,可以笨拙到爆。我自己也不例外!

专家说法 上班妈妈协会会长 Marl?ne Schiappa:「让小孩保有童年」当妈妈就是怎么做怎么错!如果我们上班,会被说是弃养自己的小孩。如果我们专心当家庭主妇,又会被说小孩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糟糕的是,这两种论调经常出自同样的人口中。导致焦虑的各种教条式建议使我们对自己和小孩产生怀疑。不管是『小孩当王』或『未来暴君』,这些论调投射出来的,无不是关于童年的一种非常负面的想像。我们实在应该学着对教育郎中制作的教条公式保持距离。晚睡的小孩一定坏?不!爱玩网路游戏的小孩长大会变怪物?不!我们必须告诉自己,不需因为让小孩享有童年而感到自责。所谓无可辩驳的真理,其实经常是一些偏见。

4. Emilie:「放手反而让我找到重心」 有9岁女儿约瑟芬及7岁儿子亚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执著于小孩要吃得健康,电视不能看太多,要早早上床睡觉等等,只要看到我先生给他们吃冰淇淋,或小孩一起床就让他们看电视,我就会抓狂。后来我学会不要偏执在那些事上面,这时我也才能够看清楚我先生跟我之间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包括尊重对方、慷慨付出等,我也渐渐了解,我曾经很坚持的事只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不具本质上的重要性。

5. Audrey Dana:「我相信自己的本能,但不只如此。」 演员,育有12岁儿子路卡及8岁儿子李我很年轻就生了第一个儿子,那时才20岁。我没有读任何育儿书籍,靠的都是自己的本能,我相信自己不需要别人就可以扶养小孩。路卡起初也有他的问题,但他基本上是个随和、迷人、稳重而且蛮有礼貌的小孩。现在我把当时用在他身上效果不错的方法用在小儿子上,不过最近小李出现睡眠问题,我发现自己的本能已经不足以应付,不得不寻求专业协助。我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地去见了一位朋友介绍的育儿咨询师,结果她真的很棒。我发现能够信赖除了自己以外的另外一个人,是一件非常窝心的事。6. Anne Gravoin:「我选择对自己最好的。」 音乐家,育有19岁女儿茱丽叶我离婚时女儿茱丽叶才八个月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不负责任,搞不清楚状况,他们说带着小baby走实在太不明智了。我本来差点因为这种罪恶感而崩溃。一开始的确非常不容易,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在独力照顾女儿的同时,又可以兼顾我在音乐学院教的课和各种音乐会演出。有一次我还因为到日本巡回演出,连续四十二天把女儿搁着让别人管。而这个社会上大家却都在大声疾呼,小baby时时刻刻都需要母亲的呵护!我之所以能安然走出这种窘境,是因为我向来重视对茱丽叶好好说明我所做的选择:『我跟妳爸爸在一起不幸福』,『我非常爱我的工作。』当然,事情不是每天都很单纯,不过就算要我重新来过,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抉择,因为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选项。今天,我跟19岁的女儿关系非常健康而愉快,我跟她分享一切,特别是我对音乐和电影的热情。

7. Veronique:「我星期天请保姆代劳。」 育有30岁儿子欧立伟、25岁儿子嘉布列尔及18岁的双胞胎班杰明艾曼纽埃我那对双胞胎小时候,我们家的星期天经常过得很辛苦,尤其是冬天天冷,不得不关在家里时。下午三点开始,整个压力就开始紧绷,到傍晚大人都被小孩的吵闹声搞得筋疲力竭,接下来的洗澡和晚饭简直就是煎熬。后来一位女性朋友告诉我,『要不要试试看从下午四点开始请保姆来带,妳就和老公好好去看场电影?』我照着她的建议做,结果棒极了!我跟先生度过美好的夜晚,他高兴得不得了,回到家我们不但心情轻松愉快,而且四个儿子都已经洗好澡,吃饱饱,乖乖等着睡觉了。可是为了执行这个基本上很棒的解决方案,我得克服自己的罪恶感,因为我平常就要上班,这么做的结果连周末都有一部份时间没法陪着孩子。

专家说法 哲学家兼心理治疗师 Denis Marquet:「忘了有完美儿童这回事!」 面对琳瑯满目的儿童教育理论,我们有绝对必要回归问题本质:我是谁?我的小孩是谁?思考了这些问题以后,我们就不会幻想能当完美的父母亲、教育出完美的小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处处找到惊奇!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于令我们骄傲的优点过度沾沾自喜,而是指我们应该把小孩视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当我们真正看清楚自己的小孩,他才有机会获得他所需的教育。以我本身而言,面对自己的不同小孩,我当的是不同的父亲。这是一种温柔的摸索过程,有时会感觉迷失,但不会是一种无法解决的痛苦。我们犯的错误不会真的伤害到我们,它伤害的只是我们为自己假造的形象。小孩的第一个需要,就是做父母的能快快乐乐地接纳他存在于世上的事实。所有的惊喜与奇迹,都来自这样的顿悟。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ELLE国际中文版杂志/10月号】想知道更多全球流行脉动,请上www.elle.com.tw

►►►更多『ELLE国际中文版杂志』好看内容都在《ETtoday新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