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逝世94周年!纪念日定做「植树节」 背后感人原因曝光
▲国父孙中山逝世94周年,国父纪念馆也举办全年系列活动。(图/CFP)
国父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因肝胆癌症过世,今年为逝世94周年,国父纪念馆也推出全年系列活动。据悉,3月12日之所以定为「植树节」,是因为孙中山曾特别提出「造林是民生建设重要项目」,因此为了感念他的伟大功绩,才将此日规划为全国扩大造林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遵行国父遗训。
国父毕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废除了中国数千年的帝制,享年59岁,生前三大理念为「自由、平等、博爱」。国父纪念馆今年提出的全年系列活动名称便为「博爱平权‧多元共融」,内含三大系列。3月份第一系列活动名称为「博爱有情‧共护肝胆」,第二系列将在5月,第三系列在11月的国父诞辰纪念日。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字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时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被中国视为「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同时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资料显示,1912年5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后,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孙中山先生还倡导以工代赈,开垦荒地,以帮助贫民,教之以改良农事和园艺的方法。为此,他第一个在《成立中国义农会》上签名,促使民国政府先后划拨了4000亩荒地支持造林,帮助大批贫农。到了1979年2月,便正式定3月12日为植树节,以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