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小国生存之道(施正锋)

(图/达志影像)

所谓的小国是指相较于强权,在人口、面积、或实力方面无法齐量等观。一般而言,除非因为地缘边陲得以独善其身、孤立自守,面对巨邻的威胁利诱、侵蚀吸纳,无非选择只身对抗、单打独斗,再不就是缔约结盟、拉帮结派。如果打算寻求庇护,接下来的决定是曲意迎合、靠拢臣服,还是呼朋保义、拉拢交好。最为难的是两强相争,治丝益棼。

就历史的经验来看,小国面对霸权未必屈从俯首。譬如在古希腊城邦时代,雅典与斯巴达打了近三十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米洛司坚拒投降。法国在拿破仑战争望风披靡、扶植附庸莱茵邦联,普鲁士抵死不从;比利时在一次大战明知英法不会前来驰援,毅然抗拒德国;波兰在二次大战遭到德苏瓜分,勇敢捍卫国土;芬兰在冬季战争迎战苏联红军,以寡敌众。

两大之间难为小,最坏的情况是被瓜分,譬如波兰被俄罗斯、普鲁士及奥地利支解。退而求其次是沦为战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英国与俄国从十九世纪起在阿富汗竞逐,烽火连年、民不聊生。再来是充当马前卒,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跃跃欲试,美国视为遏阻俄罗斯扩张的工具,默许并吞朝鲜、瓜分满洲,直到染指中国关内、觊觎太平洋,李伯大梦已经太迟。

往光谱的另一端,最好的情况是隔岸观火、甚至左右逢源。中立代表不介入两强的瓜葛,可以灵活安排自身外交、发挥自己优势,不用跟朋友的敌人对立,免得左右为难、动辄得咎。尽管两强竞逐,只要不是你死我活,小国或可扮演鲁仲连传话协调;特别是当国际体系松弛,俗语说「囝仔(子女)是翁某(夫妇)的蜈蜞钉」,也许还有积极催化和解的空间。

台湾与中国的纠葛起于国共斗争,国民党在中国内战失利,将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汉贼势不两立,形同两个政府。在冷战时期,由于美国的撑腰,中华民国代表中国正统,跃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强常任理事国。美国从越战抽腿,结合中共对抗苏联,狠心舍弃《中美共同协防条约》的盟邦,琵琶别抱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俨然是国际社会的弃婴,欲哭无泪。

冷战结束,美国拔剑四顾心茫然,既无法将俄罗斯压落底,又对于崛起的中国不知所措,搞不清楚对方究竟要平起平坐、还是取而代之。坦诚而言,川普总统四年是一支剑拿来乱砍,盟邦德国、日本忍气吞声;拜登上台毫无章法,经济、外交、军事未必能如意切割处理,国内经济毫无转色的迹象。众议院议长裴洛西临去秋波裙摆扫台,难说见义勇为、或趁火打劫。

就国际媒体效应而言,孤儿般的台湾可以获得相当的曝光。然而,尽管裴洛西喊冤表示无意改变现状,台湾付出的代价却是让中国有机会大张旗鼓、军演封岛,试图造成既成事实,也就是昭告世人,台湾是中国的、暂时寄养美国。美国果真关心台湾的安危,即使不可能帮忙加入联合国、或循科索沃的先例承认,起码可以尝试跟中国晓以大义,而非火上加油。

美国在十九世纪末越洋东来,异于其他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采取门户开放,就是喝牛奶不用养乳牛,慈眉善目,日本是孺子可教,中国则是潜在威胁,历史恩怨难以置喙。台湾的国家利益至上,没有必要纠缠不清。(作者为东华大学民族事务暨发展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