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责怪柯文哲 国民党的阿Q逻辑(沈迺训)

云林县麦寮乡长补选,代表民众党出征的林宜豊(左)仅拿下2048票落败。图右为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资料照,张朝欣摄)

上周末的全台六场地方补选,相较于蓝5绿1的结果,更多舆论杂音倾向检讨柯文哲及其民众党;民众党缺席其中五场,仅在云林麦寮乡长推派人选参战并得到11%而落败。

如单从结果而言,柯文哲当然是输;但如从参选动机安排与基本实力的结构性原因衡量选战得失,则可明显得出,所有趁机在补选后发难质疑柯的声音,都犯了「基本归因错误」的逻辑:直接将败选结果归因于蓝白不合、柯个人性格,而选择性大量忽略白营在六场补选的外部环境先天不利因素。

只要稍对台湾地方选举了解的人,都不难在选前对这六场选举的结果做出基本的政治判断——民众党不会赢得其中任何一场的选举。因为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柯或民众党魅力消退,而是地方补选的「游戏规则特征」包括:选举期间短、既有势力有基本盘、投票率低、返乡投票人潮少,本就有利当地地方派系进行选举催票动员,因此民众党想靠大选那套政策打高空的模式赢得补选,简直天方夜谭。

除非是在地方派系带枪投靠「加盟」的前提下,否则民众党基本不可能在非都市选区尤其是偏乡地带赢得任何选举。因为蓝绿政党体系下的地方派系,不可能无端将象征派系资源的公职席次让出;而地方补选会去投票的大宗,往往就是蓝绿各自透过组织系统催票动员的基本盘,而这些正好是柯文哲至今仍旧欠缺的。

而就此将柯文哲的补选策略打成父子骑驴也不高明。因为柯如六场全推派人,极高机率会是六场皆输的结果,然而如六场皆不派,亦会被定义为「盖牌」不敢面对非都市选区的贫弱经营问题。全推人与不推人都会被检讨下,折衷推出一席就是众多糟糕选项中,看起来比较不差的一个选项。

更何况正是民众党太弱了,因此必须威武自强以示有余。刘备伐吴如此,诸葛亮北伐也是如此,明知不会赢、不可为而仍须为之;而不打也马上就会被看破手脚,反而很快就会迎来决战性战役。也因此只能小打,透过小打向众人表态我还能打,并且尽量将战争成果限缩在可控范围。

诚言之,柯文哲只是输了原本就该输的选举,国民党与民进党也不过就是赢了本来就该赢的选举,实在不必将如此小规模的选战过度微观化,而失去了对三党在全国真实实力结构的宏观判读。

其中最令人忧心者莫过于国民党。国民党赢的席次,皆是原本蓝营就已占有,仅因立委胜选所进行的递补选举,在如此强大的主场优势面前岂还能输?

然而国民党官方竟将胜选原因直接归因于人民对新内阁的不满情绪;且国民党传统舆论带领者不骂绿反而在酸柯消风。一股令人再熟悉不过的国民党专属的自满情绪再度弥漫。

国民党高层自总统败选后从未深刻检讨败选原因,失去对连续三度大选失败应有的民意敬畏,只敢讨论赖仅有四成支持度,迳将其他六成划为柯不选就会投己的阿Q逻辑。而所谓的改革充其量只是樽节措施的聊备一格存在,根本起不了唤回民众对国民党政党价值肯定的作用。

只能说,补选六战五胜恐怕只会让国民党支持者自满情绪无限高涨,再度失去对往后政治情势的正确判断。以往国民党大赢地方选举后,就自信可以在中央大选获胜的自利偏误老毛病,恐将提前犯上,实非蓝营之福。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