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美国大选变局与三个「中美相处之道」(庚欣)
贺锦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干脆轻装上阵,川普反而转到了要保住自己优势的守势上。这种「换位」态势,大家都要与时俱进,不要「刻舟求剑」。(美联社)
美国大选,一波三折。前几日似乎川普胜选已成定局,因为自从有民调以来,川普就一直领先拜登,而川普又是一个民调支援率低于实际投票率的政治领袖。所以大致可以预测,川拜之争川普略有领先。再加上双方「627」电视辩论的表现、川普遭枪击引发的效应,以及拜登患病等,都使得川普选情如快马加鞭,而拜登则如雪上加霜。
但7月21日,拜登退选,贺锦丽成了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由于拜登退选前,民主党的基点过低,所以给了贺锦丽一个比较大的反弹空间。这几十个小时她的民调急速攀升,甚至有超过川普的势头,这是选战开打以来很少见的。其实,民主、共和两党的支持率本来就是「五五趴」,贺锦丽出马前的「川强拜弱」有很多偶然及个人因素,估计在今后一百天中,选情还会有各类起伏翻转。
贺锦丽的年龄、性别、出身族裔、政策主张以及工作经历、所在州、现在任职等,形成了她与拜登或川普相比所拥有的优势与弱点,当然,今后3个多月她作为总统候选人的竞选表现和作为现任副总统的工作表现,都会更直接地影响着她的政治命运。美国的多数选民,是否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用自己的选票去选出一位印度裔的、也有不少争议的女性作为自己的总统,而且是面对着川普这么一位各种社会经验丰富、有4年总统任职经验、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的政治对手?确实需要今后一百天的实践来予以检验。
不过,我只想提醒大家,现在很多人,包括美国政界的一些选战当事人,应该尽快从「川拜竞选」模式中走出来,马上转入「川贺博弈」的新格局。选战的主角已经换了,博弈的矛盾重点也变了,过去拜登是守势,川普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有魄力,敢说敢干,而且相对「年轻」。而现在,是贺锦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干脆轻装上阵,川普反而转到了要保住自己优势的守势上。今后一段时间,选战可能会不断出现这种「换位」态势,大家都要与时俱进,不要「刻舟求剑」。
华人看美国大选,无论川普或拜登和贺锦丽,更关注的是大选前后的中美关系,好在这些人包括他们的团队都是比较熟悉的「老朋友」,这8年(其实更长些)美国两党的「十八般武艺」也基本都见识过了,而中美关系还在这里。最近北京开「三中全会」,发布的档中一句话没有提到「美国」,可见有些定力,有「此处无声胜有声」之效。不过美国那边选里选外可是「言必称中国」。有人已经开始回顾、研讨「川普式(或拜登式)美中相处之道」,我觉得需要这样,因为「中美相处之道是今后50年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也想说点儿看法。
我一直认为,从以前的「G2」、「利益攸关方」等到今天,其实有三个中美相处之道。
首先是美方希望构建的「美中相处之道」。这方面美方有各种表述,从近年来看,例如川普政府在2020年5月发布了《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所谓「全政府」的竞争性对华战略,布林肯则在2022年5月发表了拜登政府的首个对华战略,概述为三个词——「投资、协同和竞争」,两者都是以「竞争」作为美中相处之道的基本点。
第二是中方希望构建的「中美相处之道」。这方面中方也有各种表述,例如最近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个原则,「中美扣好第一粒钮扣——端正战略认知」以及「和为贵、稳为重、信为本」的三大方针等,这些都是中方构建中美相处之道的基本内容。
应该注意,无论是中美哪一方提出的「相处之道」,可能都需要「听其言,观其行」,都要把口头的政策宣示和实践中的举措行动结合起来进行评判。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还有努力的空间。
第三种「中美相处之道」,就是指去除了上述「言行不一」的水分之后,中美双方现实版的「相处之道」的政策与行动,在各种双边或多边的现实中进行磨合、碰撞、博弈,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实践版的中美(美中)相处之道。
这个实践版的中美(美中)相处之道,不仅与政策或理论一样,也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现实性」的品格。所谓「现实性」,就是指它是通过瞬息万变、包罗万象的、最新的实践进程,不断自我磨合、丰富、完善的、与时俱进的中美相处之道。
这个实践版的中美(美中)相处之道,不仅包括了中美两国各种主客观的变化,而且也应该涵盖中美各自对俄、对欧、对日等,以及涉及联合国、世贸等各种双边、多边的重要相处之道,形成一个广义的「中美相处之道+」的大体系。
鉴于「中美相处之道」是今后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我常想,中美应支援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中美相处之道研究机构」。中美携手进行合作研究,本身就是对「中美相处之道」的诠释和构建。最近,「全球南方研究中心」的建立引人关注,而建立「全球中美相处之道研究中心」也应该是势在必行。
(作者为深圳广电集团时事评论员)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