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第一路杨树浦路将变身“马路露天博物馆”
上海第一条近代城市道路杨树浦路,被誉为沪东第一路,有着150年的悠久历史。道路南面分布着远东第一的水厂、煤气厂、发电厂等,而北面则是成片的老式居民建筑。在经历了两次拓宽后,杨树浦路将迎来新一轮改造,工期历时三年,预计2021年完工。届时,一条崭新的百年老马路,将以“马路露天博物馆”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百年工业兴衰、风貌建筑群等“活化石”将成为这条路上最独一无二的风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看到,在建于19世纪的杨树浦港桥附近,救火会、警察局两幢“不可移动文物”特别醒目。在这条路上,类似这样的历史建筑有一百多栋。最著名的清水砖墙、形似古堡的杨树浦水厂,至今依然是不少人的拍照打卡胜地,而这样的大工业时代遗留下的厂房有65处。在杨树浦路的地底下,还有全市最复杂的地下管网。而这一切都是当地老居民的集体回忆。
为平衡历史风貌留存与区域交通发展,背靠厚重历史的百年工业街区的改造特别慎重。为让“南厂北住”的整体格局继续延续,80%的沿杨树浦路道路附近的老建筑老厂房,都被规划在红线外予以保留,部分红线内的风貌建筑,也将通过建筑平移技术,让它们成为沿线“马路露天博物馆”的一个个不可或缺的主角。
据介绍,在杨树浦路的设计规划上,总的创新点达到12个之多,这些“首创”让这条市政道路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目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局面将改变,而成行的法国梧桐行道树则将作为车道的分割线,让杨树浦路熟悉的味道得以继续延续。 而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不同地段的路,宽窄各异,不是想像中一条大路通到底。
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项目经理唐克介绍:按照原来一贯的做法,红线像一把刀一样,把所有红线里的建筑都要予以拆除。那杨树浦路的风貌就会得到极大的破坏。这次我们落实了新的理念以后,我们尽量以建筑保护,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我们对道路的红线进行局部的调整,这样就造成我们杨树浦路道路断面变化比较多。其中最窄的地方是24米,最宽的地方达到32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保护历史建筑。
结合杨浦滨江的总体规划构建,未来杨树浦路经过全新改造,将变身可以漫步的“活化石”。这条147年的老马路,将以新风貌,带大家走进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