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观点)

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见证了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历史风貌与时代特征,承载着城市记忆印刻发展足迹

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一些废弃厂矿、工业旧址走向衰败乃至消失。工业遗产如何通过保护再利用延续生命、焕发新生机,如何更好地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城市复兴,如何更好地与城市文化、都市生活有机结合,成为许多国家面对的共同课题。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需要以充分认识其中蕴藏的多元价值为前提。工业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是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具体来看,历史价值是由工业遗产的时间属性所赋予的,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有着代表不同类型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工业,工业遗产可以帮助校正、完善和丰富文化记忆。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工业遗产中所酝酿的工业文化、工匠精神等,旧厂房、生产车间记录着曾经火热的生产岁月,承载着工人、技术人员、工业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工业遗产良好的基础设施大体量的空间尺度和坚实的建筑结构体系等,即使建筑处于废弃、闲置状态,只需稍加改进,便可以创造出极高的再利用价值。科技价值主要表现为工业建筑在材料、结构、构造、施工工艺方面的创新。审美价值体现在大体量的工业厂房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给人以视觉冲击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20世纪中后期,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对工业遗产研究、保护和再利用的浪潮。人们在推进工业遗产沿着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绿色环保等普遍路径转型的同时,也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博物馆模式是早期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探索成果,以德国亨利钢铁厂、弗尔克林根炼铁厂为代表,这一模式将工业遗产和工业建筑改造成工业遗址性博物馆,利用废弃工业设施开展各类型活动

——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以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德国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为代表,改造成以工业景观为主题的大型公园;

——文化艺术产业区模式,以德国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美国纽约苏荷区为代表,改造成艺术和创意设计产业机构的办公场所作品展览场地

——购物旅游区模式,以德国汉堡仓库城为代表,改造成购物旅游中心,可以同时为当地人和旅游者服务;

——综合复兴模式,以英国伦敦克兰巴特勒码头、美国巴尔的摩内港为代表,应用这一模式的工业遗产具有场地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等特点,将工业遗产改造后植入综合功能,包括公寓、商店、餐馆办公楼、博物馆、学校等。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力度。通过产业融合,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的出现,为发展盘活工业遗产的存量建设用地积累了宝贵经验。如首钢园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目标,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面向国际化,通过腾笼换鸟、产业置换,打造宜业宜商的新园区,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先进数字金融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集聚区,促进了北京西部地区经济和环境活力的整体提升,为我国老工业区改造升级提供典范。

实现工业遗产转型,根本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我们要坚持减量集约绿色生态、职住均衡、多规合一等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积极探索老工业区城市有机更新路径,实现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维度的全面复兴。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过程中,运用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统筹做好工业遗产保护、产业转型等重点任务;探索创新老工业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以人为本,为市民提供各类文化资源活动及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场所。

(作者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本报记者陈尚文采访整理)

吴 晨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