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互+”直播课为乡村教育赋能
本站教育金翼奖:2018年度公益机构沪江“互+计划”(来源:本站教育频道综合)
为了探索互联网学习时代大规模社群学习的乡村教师培训成长新路径,共同解决乡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升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两年前,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由友成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计划”联合国内30余家公益组织、学术机构、爱心企业发起了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很荣幸,在北师大专家、洛阳市高新区教育局领导、友成基金会工作人员和“互+计划”小伙伴支持下,我成为洛阳师范学院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见习、研习、实习”负责人,带领数百名豫西地区公费师范生参与这个项目。
项目开展两年来,得到广大乡村教师的实名注册参与,其中河南省豫西山区参与人数在2017-2018年度的20000余名教师中占额近8000,2018-2019年度又有来自全国近20个省、自治区的两万余名教师参与。每周三、周六晚上,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乡村教师在线收看高校专家、一线名师的专题讲座,平均每次课程实时在线万余人。由于专家讲座前有主持人“暖场”梳理近期各地相关活动,讲座时能留言提问,讲座后有解疑互动,还有作业评比……因此相比传统的网络研修,有着更强的参与感。
互联网公益直播课让乡村教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与同伴交流则让他们找到了工作幸福感,特别是作业展评交流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九宫格教育故事大赛”由他们晒阅历以反思自我成长,“寻找最美板书”等活动则给予乡村教师在全国同行面前展示特长的机会。2018年暑期,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还从两万余名网络优秀学员中选出100名佼佼者,到北京研修一周,文化学者于丹、北师大教师教育专家宋萑、裴淼等人先后授课。笔者所在学校的农村定向小学全科师范生也在同步学习相关课程,从公益组织获得从教的情感激励,从与乡村教师的交流互动中获得对乡村教育的认知。
互联网公益直播课激活的乡村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公益直播课丰富了乡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互联网直播课开阔了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视野,河南商丘王二保小学,只有10名老师(含校长)和115名小学生。该校李志磊校长通过互联网接触公益组织后,利用沪江“互+计划”等直播平台不光实现了课程“开齐”,而且实现了“上好”。据李校长介绍,学校教师被外部力量支持带来的“激情”能支撑三年不用领导动员,有一名54岁的女教师,已坚持每天背英语单词一年多。
其次,互联网公益课改变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三门峡渑池县果园乡中心小学的王莉莉老师已50岁,却通过互联网,走进了乡村教师网络培训的行列,成了“互+青椒计划”中的一员。她在学习分享日志《五十岁,再出发》中写道: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学习的机会不多,但渴望提高、渴望成长的心依然强烈。虽然自己教书已历三十载,但因为在农村教学,学习的机会总觉得太少了。她自从在线参加了“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启动仪式以后,只要有直播课,她都投入其中学习。陕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恺和陕州区城村小学的老师们合作,利用互联网公益资源成功地把只有几名小学生的“冷清”教学点打造为近百人的“红火”学校,并得到华为捐助的“平板”,参与了跨区域组建网络班级探索。
最后,互联网公益直播课提高了乡村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精神文化、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最后还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正如前文提到的商丘王二保小学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课程开齐开全,从此有了专业的音乐、美术课;灵宝市、卢氏县等地的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上起了同一堂课,实现了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共同学习。灵宝市五亩乡窑坡小学的孙慧敏同学则因为在线学习上海夏加儿美术直播课程,成了网络小画家。她的作业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如果不是互联网公益直播课,孙慧敏同学的绘画天赋或许很难被发现,而由于学校开设网络直播课改变了以孙慧敏为代表的乡村孩子的一生。基于基层师生的成长,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网上结对、线上牵手”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行动的意见》,郑州市的教研、科研部门,优质中小学校也有计划地加入了网络公益直播扶贫的行列,相信此举将给更多乡村孩子带来优质教育资源。
时代正经历着巨变,乡村教师不应该再是落后的代言人,不再仅仅是坚守和陪伴者,而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链接者。愿新的一年到来,互联网公益直播课让更多的乡村师生因为我们的点滴努力而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拥抱全新的理念,带给乡村孩子们更加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