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煤乡友蚋 探寻铁路遗迹│达人带路!

图、文/听旅行 撰稿编辑/陈妍媗

说到台湾煤矿产业,你会想到哪里?在基隆,有个逐渐被世人所遗忘的煤矿之乡—友蚋。

友蚋,曾是盛极一时的煤矿之乡,时光荏苒,景色递嬗,小编随着李钦贤老师的脚步,细细探访,试图找寻煤矿产业遗迹

李钦贤老师的身分多元,有广泛兴趣,面对人群时,总是谦和有礼,不断说着「谢谢,谢谢!」

他是画家、旅行家他笑着说:「在台湾,我田野调查得很彻底!」除此之外,他也是资深的铁道迷,喜爱用画笔描绘出铁道与旧车站

当我们在七堵邮局等待往友蚋的702公车时,李钦贤老师拿着「Keelung1966基隆炭鉱铁道」一书,详细地和小编解说友蚋的采矿历史

矿业繁盛之时,约是民国五、六十年代,铁道铺满整个友蚋山区,每日都有无数蒸气火车匆匆前行,此外,以人力为动力的轻便轨道上,时常可见女人与小孩的身影,他们推着载满煤矿的台车,而男人主要当矿工,穿梭于坑口,挥汗采煤。

直到七十年代左右,矿产逐渐枯竭,加上石油能源与外国媒矿的进口,台湾煤矿产业风光不再,此时,瑞芳与三峡的矿灾更为矿业抹上了一层阴影。

上公车之后,小编静静倚着窗,用目光捕捉窗外风景,慢慢地,我们投入了群山的怀抱,满是绿意的景色真的很纾压,可以暂时忘却恼人之事!

走进友蚋,映入眼帘的便是绿意缭绕,翠绿的树木依傍着小径漫步其上,人迹罕至,静谧得能听见友蚋溪潺潺流水声。

今日的友蚋,已规划生态园区,目的是为了保存美丽的自然生态,使其不受外界破坏,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清净的空气,抬头是一望无际的蓝天,远离都市的烦闷嘈杂,若走累了,不妨借由友蚋溪的清凉洗净一身疲惫吧!

数年经由溪流整治,友蚋溪边处处可见封溪保育的公告,敬告旅人本河段严禁钓鱼。

因此,友蚋溪中的生态相当完整,处处可见鱼虾悠游,水质相当清澈。炎热的夏日,如果来到友蚋生态园区游玩,千万不要错过下水的机会(小编超想下去玩水的),最多人推荐的便是石公潭与友新桥旁的亲水步道,另外,友蚋溪未受污染且水质清甜,许多居民甚至会取河水来泡茶。

路途中,别忘了仔细观察、聆听,小编发现了从山壁缓缓流下的泉水!天气炎热的话不妨在这里用泉水洗把脸,沁凉的泉水让暑气瞬间飞散。

水流下的水道上有许多突起的石头,老师猜测是要让水流不要那么急的阻碍物。

另外,被荒烟漫草掩盖住的废弃警察局,也是值得探访的哦!走上阶梯,拍几张照片吧~

走进废弃的警局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石台,一开始大家还在猜测,这到底是甚么呢?

后来老师灵光一闪,说:「阿! 这以前是插警旗地方!」听老师一讲,我们才恍然大悟,两块石条中间原本是放置铁旗杆的地方

时光流转,旗杆和旗帜可能早已腐朽,不知去向,但似乎可以遥想当年友蚋采矿兴盛的年代,警局旗帜飘荡空中,为居民带来安全感的时光。

走出警局,我们发现友蚋溪上有好多桥~,如友新桥、友谅桥、友爱桥等等...李钦贤老师说,我们现在漫步的小径与这些桥,以前都是铺满铁道的!

我们拿着老照片仔细寻找相似的景色,也许轨道与火车都已不见踪迹,但一些与铁轨相伴的景物,我们还是能一眼认出!

漫步在小径上,若不是李钦贤老师的提醒,小编一定会忽略这个由石头所砌成的废弃高架墩座

上头爬满青苔与绿意缠绕,仿佛是自然存在的岩壁。

但是,一旁矗立在友蚋溪上头的桥墩,高约三层楼,很难不注意到,今日情景与老照片的对比让小编非常震撼,昔日桥墩上有一辆行驶中的蒸汽火车,白烟袅袅,直达天际,虽然是黑白图文,仍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盛况,然而,民国57年的台风将大桥摧毁,只留下这残缺的面貌供世人凭吊。

再往前走,我们发现一个像极了神隐少女动画中的砖造山洞是当时挖矿的坑口,以数字来编号,这一个坑口是一坑。

走进一坑口,凉意直直向我们袭来。北台湾夏日炎炎,友蚋林荫密布,是可以考虑的避暑地!

仔细看一坑口砖造的墙面,可以发现这个坑面是由一层直一层横的砖头交错堆叠而成。老师说这是英国式的堆砌法,可以使盖好的建物比较耐用牢固。

这里有运煤矿的台车隧道遗迹,现在我们走的林荫步道泥土地,当时是台车轨道。

一坑内的煤矿透过台车穿越隧道运送到外面的友蚋铁道,再搬上蒸汽火车。

另外,最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特殊的壶穴地形,昔日的台车道,现今已规划成壶穴景观步道。

这个步道长约一公里,过了隧道的出口有讲解的牌子,上面写着:

壶穴地形的成因非常复杂,必须有河水浸泡南港岩层,使碳酸钙溶解石变得较软,又因南港沙岩层本身为生物 扰动强烈的沉积地层,岩性不均,在松弛软的地方容易大空隙,在急流和硬岩长期交互作用下,才形成这片壶穴地形, 且因地形、地质和不定向水流等不同条件长期作用,所以呈现了单壶穴,复壶穴和联合壶穴等三种不同风貌。

看了这个解说牌,真是惊叹于大自然的力量如何雕塑这一个个美丽的壶穴。

另外,来到这里由于全程都有茂密树木的遮蔽一坑口大概是友蚋生态园区最凉爽的地方了!

旅途中,李钦贤老师也和我们解释了三分车与台铁火车的差别三分车是专门用来运煤矿的蒸汽火车,他的轨距比台铁火车小上许多

如今在友蚋已经找不到三分车与铁道了,只剩老照片可以追忆。

随着友蚋矿业的没落,工作机会骤减,人口逐渐外移,现在的聚落有许多古朴的红砖瓦屋,少了主人而显得空荡荡的,当我们走在小径上,遇到的居民也寥寥可数。

许多住家紧邻着友蚋溪,小编偶然遇见了一位伯伯,他正攀在栏杆处,看来十分惊险,伯伯解释他在拔除杂草与清理污泥,避免晒在溪边的衣服被泥巴弄脏,大约两周得清一次。

再往前走一点,我们发现了一间满特别的房子,为了方便搬运东西,有一个小小的轨道铺在斜坡上,虽然这不是真正的火车铁轨,但小编走了这么久,终于发现轨道了,还是难掩兴奋!

最后,我们搭上702公车回到七堵邮局,老师说要带我们看看七堵的旧车站,于是我们就步行来到了这个古色古香的木造车站。

位于基隆七堵光明路上,建于日治时期,有近百年的历史,站体组装工法相当精致细腻,梁柱间是用缺口卡位的方式接合,与其他木造车站使用栓丁栓上的工法不一样,整个车站是由桧木所打造而成,漫步在周围,甚至可以闻到淡淡的桧木香。

近年来,为了因应光明路拓宽工程,木造车站有了被拆除了危机,经由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争取,木造车站得以拆迁重组,移地保存,并规画成铁道公园,保留了珍贵且稀少的木造车站。

离开了七堵旧车站,今天的友蚋之旅就算是告一段落,小编很喜欢老照片,那一幕幕定格的画面,仿佛诉说着不朽的故事,景物也许会因为时光流转而有了巨变,但那一瞬被记录下来了,便是永恒。

就像是友蚋,世人逐渐淡忘此处曾有的风光,却都一一被记录了,只待有心人的驻足欣赏,若你来到了友蚋,不妨带着一本关于友蚋历史的书,像小编一样边前行边比对着今昔改变,别有一番乐趣!

本篇文章经《听旅行》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更多《听旅行》文章抢先看goo.gl/0ltbn4

追踪我们的粉丝专页https://goo.gl/x5yK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