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被害警觉意识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长荣大学马来西亚籍女学生遭歹徒掳走并性侵的杀人案件,令各界震惊与痛心。蔡总统日前向家属、马来西亚国家与人民表达至深歉意并表示台湾应是最友善、安全的国家,发生这样不幸事件,不仅对台湾国际形象有莫大伤害,更代表在社会安全维护出现漏洞,必须彻底检讨。
除此之外,台南市政府警察局亦进行疏失检讨,并将该管的归仁警分局长调职;而长荣大学亦因校安系统失灵,宣布学务长与校安中心主任请辞负责,学校并已和社区、警方合作成立了巡守队,即日起开始夜间巡逻。
长期以来,社会与学术团体针对校园犯罪,大都集中在性骚扰、校园霸凌、吸毒贩毒、网路援交、恐吓勒索或组织帮派等内部议题的讨论与防治。但对于学生在校外遭受暴力分子的攻击事件,例如使用枪枝或刀械杀害学生,或类似此次歹徒掳走女学生并涉强制性交、故意杀人的议题,从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防机制。此次本案若不是被害者为外籍生且其父为马国知名人士,引起国际与国内社会的高度关注,否则外籍学生在校外的安全问题仍会是被严重忽略的一环。
根据犯罪学「日常活动理论」,任何型态的犯罪行为发生,在时间与空间上常会有三个关键要素聚合。第一、存在具犯罪动机及有犯罪能力的「加害者」,例如有暴力倾向或反社会人格的歹徒;第二、可容易接近且体力有弱点的「合适标的物」,例如儿童、老人或女性;第三、有能力给予遏阻或能通报犯罪发生的「监督者不在场」,例如警察、保全人员、巡逻警卫,当时都不在附近,甚至是犯案现场的照明设备、监视器未曾设置或失修。
换言之,只要针对上述三个因素做改进,暴力犯罪或杀人事件的被害机率就会大为减低。笔者建议,未来政府应将「日常活动理论」视为是「被害警觉意识」的防范攻击理论。亦即主管教育单位应研究将此生活安全知识,以及搜整近年来在校园内、外曾发生过的重大被害个案与阻断策略,都纳入各级学校的相关教育课程,俾使全国学子与外籍学生未来都具有被害危机意识,才能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此次马籍女学生命案确实有损台湾国际形象。未来政府在治标方法上,除须加强各级学校周边的街道照明与监视设备,以及警员不定期巡逻校旁地区外,教育当局更应在校园强化并落实推广事前防范的安全教育以治本,才是优于重大犯罪的事后惩处或补救治标的工作。(作者为宏国德霖科技大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