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啤酒厂都更停滞争议多 监院3点纠正北市府、内政部

台北市市定古迹「建国啤酒厂」6年前原计划变更为文化园区,但后来变更为台北科技大学用地,引发在地民众及文资团体强烈不满。(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市定古迹「建国啤酒厂」2017年原计划变更为文化园区,但后来变更为台北科技大学用地,引发在地民众及文资团体强烈不满。监察院介入调查后认为,台北市政府对于原都市计划变更案未予公告、立场反复,且对「新变更案」置身事外,未善尽职责;另外内政部对都市计划法未订定明确标准,以致各级政府长期滥用「个案变更」,严重影响都市发展,因此提案纠正台北市政府与内政部。

监察委员范巽绿、施锦芳、萧自佑今(7日)公布调查报告。指出台湾烟酒公司建国啤酒厂已逾百年,部分建物为北市定古迹。烟酒公司原拟以「产业活保存」为基础,将建国啤酒厂转型为「啤酒文化园区」并进行都市计划使用分区变更。该都更案也在2017、2018经北市府、内政部审议通过。后因台北市政府与台湾烟酒公司未能就文资委托经营、增额容积价金运用等议题达成共识,无法签订协议书,以致「原变更案」未能公告实施。

监委点出,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疑不断向行政院争取并诉诸媒体,要求市府将使用分区变更后之回馈用地拨予该校使用。而行政院为解决北科大校地不足问题,经北市政府同意由台湾烟酒撤回「原变更案」,改由内政部依都市计划法第27条第1项第4款及暨第2项规定,以教育部认定北科大校地扩大属「重大设施」为由,办理「新都市计划案」。

监委点出纠正原因,第一,台北市政府却立场前后不一,轻率推翻对于各级都委会审议通过之「原变更案」,未依细部计划附带条件规定与台湾烟酒公司签订协议书,以致「原变更案」无法公布,影响重大。

另外,在「新变更案」处理上,北市府也置身事外,身为都市计划的「地方主管机关」暨「新变更案」之拟定机关,实应积极与中央合作,共商发展课题、对策及愿景。然对于「新变更案」,台北市政府非但未以都市整体发展的尺度进行检视,与中央政府充分沟通合作,反称「只是扮演从旁协助之角色」,明显置身事外,未善尽职责。

第二,「新变更案」遭到公民、团体与当地里民反对,公开展览期间,受理92案中有61案为反对意见及建议。且相较于「原变更案」,「新变更案」明显影响台湾烟酒公司土地使用价值与效益,包含容积率将从450%降至300%;可兴建楼地板面积减少约1835坪;土地资产价值更从358亿元减少至129亿元。

而根据北科大校方、北市府以及内政部的说法,显示「新变更案」尚无法直接将计划范围内受限容积调派至北科大台北校区(校本部),故「新变更案」可否立即、有效解决北科大缺地之急迫需求,仍待进一步审慎评估。

最后则是内政部未针对都市计划法第27条第1项第4款办理「个案变更」订定明确严谨之允许标准,以致各级政府长期滥用相关规定,内政部允应订定更明确严谨之「个案变更」允许标准。

监院表示,建国啤酒厂早于2019年12月30日即通过古迹及历史建筑修复及再利用计划,惟迄今仍未依该计划践行相关工作,行政院允应督促所属确实依规定办理,以落实啤酒产业活化与文化价值保存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