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秀枝》李应元一路走来 长影不坠

简秀枝》李应元一路走来,长影不坠。(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简秀枝专栏】「映火-向李应元先生致敬」纪念音乐会,于5月9日晚间在国家音乐厅举行,老友群聚感聚,大家以音符作道别,场面肃穆,淡淡哀凄,感人肺腑。

主办单位特别留一空位,邀请李应元入席,在乐音中,再次重逢团聚,温馨感人。大家相信,古道热肠的李应元来了,就在音乐会上。

当音乐会结束了,观众准备离场,突然间,「我是李应元⋯⋯」熟悉的声音从舞台上大银幕传出,观众一回头,手插牛仔裤的李应元,正对着大家微笑。

音乐响起,是李应元深情献唱《思慕的人》。熟悉的歌声,亲切的笑容,李应元没有离开。老朋友们呆立在画面前,跟着李应元的歌声唱和,不忍离去。

我心内思慕的人,

你怎样离开阮的身边,

叫我为着你,暝日心稀微,

深深思慕你,

心爱的紧返来,紧返来阮身边!

音乐会发起人是福住建设公司总经理简学礼、苏金凤巧思,在音乐厅包厢,留了一个空位给李应元,让他居高临下,再次和他的妻子黄月桂、总统蔡英文、前副总统陈建仁罗凤苹伉俪、文化部长李永得、科技部长吴政忠⋯,友人代表张富美、江耀宗⋯。

取名为「映火-向李应元先生致敬A Tribute to Y Y Lee 」的纪念音乐会,是场企划周全,非常专业、又接地气的纪念音乐会,没有人上台说话,也没有洒狗血式的呼天喊地。古今名家、东西曲风,把李应元走过的68个寒暑,在温馨的回眸中,共同追忆。

简学礼、苏金凤伉俪追忆着往事,9年(2013)年前,时任立法委员的李应元,号召一些朋友们促成了一个不一样的音乐会,在「二二八」伤痛的66周年,婉转地把爱和正面力量,传达出去,祈盼台湾持续的新生。

音乐,是李应元当时的选择,是跨越知识与党派的语言。9年后,当年的立委,在完成这块土地交给他的最后一个任务之后,化身在宽阔的星空之下,同他有限的生命,引领大家无限的思念。

5月9日以李应元的名义,相聚在音乐里,而且,在国家音乐厅特别留下一个空位,向大家挚爱的朋友—李应元,致上最大的敬意。

李应元,是台湾的关键人物。在这美丽的岛屿上,享有华人世界唯一的真民主体制,是很多像应元那样有情有义的勇者,一起打拼的结果。从在北卡创办发行台湾学生报,到曼谷的读书会,有太多的故事被人传颂、被人回味。

冲破黑名单,翻墙回故乡,游走全台湾。揶揄威权政府,唤醒百合世代,终结刑法一百;迎战台北市长,手牵手护台湾,奠基民主轮替。二任行政院秘书长,四任立法委员;历任劳委会主委、环保署长,副使美国华府,南任驻泰代表。

李应元乐在挑战,顺位排序是别人的罩门,却永远不会阻挡他的勇于承担。因为一颗浪漫而宽广的心,无可救药的灿烂与乐观,他即便与命运交手,潇洒一如平常。是归乡的游子,回到安适的家园,平静地,休息了。当大家闭目聆听,李应元在音乐里,他的故事在歌声中传唱,叮咛在词曲间呢喃。

映由无我,千里星火,应元一路走来,长影不坠。我们在对你的思念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和你在音符间交错、会心一笑。「映火-向李应元先生致敬」的音乐会,曲目的安排,良苦用心,精彩无比,都是李应元生前爱听的曲子。

上半场以国际经典为主,包括圣桑(Saint-Saens, 1835-1921)《白鸟》、马斯奈(Massenet;1842-1912)《泰依思》冥想曲  、萨拉沙泰(Sarasate,1844-1908)《流浪者之歌,作品20 》,以及萧泰然( 《望春风》以及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A小调钢琴三重奏 》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第一乐章  「悲歌」 。

知名音乐家廖皎含、小提琴家凃凤玹与大提琴家简荿玄,各个黑礼服装扮,展现出色琴艺,以音乐经典向老友致敬道别。

圣桑的《白鸟》与柴可夫斯基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 》,都是对音乐界至交骤逝的道别。圣桑在于1886年完成著名的《动物狂欢节》及《第三交响曲》,并以此献给当年逝世的好友李斯特(Liszt Ferencz,1811-1886)。

柴科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50「一位伟大艺术家之回忆」》,对象正是莫斯科音乐院首位院长,即钢琴泰斗鲁宾斯坦(Rubinstein,1835-1881)。该曲在1882年在鲁宾斯坦逝世周年追悼音乐会上首演,溢满悲痛庄重的情绪,成为柴可夫斯基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全曲演奏时间长达50分钟,宛若「史诗格局」的室内乐作品,今天的音乐会,截取第一乐章,约20分钟。

柴可夫斯基充分展现他优美旋律的特长,多愁善感的特质、缅怀故人的气氛,力透纸背。第一乐章是悲歌小品(Pezzo Elegiaco),甚中板─正确的快板(Moderato assai - Allegro Giusto),奏鸣曲式。在钢琴简短的一小节序奏后,大提琴奏出旋律极度优美的第一主题,之后并由小提琴承接延续这股淡淡的哀愁,之后逐渐展开呈式部。

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充分交织,音乐时而激昂,时而哀伤。淡淡哀伤的优美,转成阴郁的送葬曲风格,再再展现悼念好友的复杂心情,令人感动。

《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鬼才萨拉沙泰,于1878年完成的一首管弦乐队伴奏小提琴曲,萨拉沙泰旅行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时,亲聆该地吉卜赛人的几首歌曲,就采用那些旋律,写作了这首举世闻名小提琴曲。曲中屡次出现急速上下行的装饰句,就是模仿匈牙利吉卜赛人扬琴的声音,优美而哀愁。

最后是把一切烦恼都抛在脑后,狂舞着速度急快的舞蹈,炫技中产生绚灿夺目的效果,最后在华丽中结束乐曲。李应元在生命中的精壮时期,嘎然而止,《流浪者之歌》最能展现那份玉石俱焚之前的争战与放下,让人不寒而栗。

已逝的旅美作曲家萧泰然(1938-2015),也曾是台湾戒严时期黑名单的一员,一生为弘扬台湾精神,创作无数。重新谱写《望春风》,把台湾经典歌谣,带入音乐厅演奏,通俗动听,也是海外游子对家乡的一份寄情。

该场音乐会,挑选了萧泰然《出外人》、《上美的花》、《呒通嫌台湾》《永远的故乡》,还有改编曲《父亲的祈祷文》,都带着浓厚的怀乡与传奇的心情。

牙周病医学博士陈维斌,则以以《烛光》与《浊水溪溪水浊》向台湾土地致敬。陈维斌比萧泰然小15岁,旅居日本30多年,不忍台湾歌谣的断层,脱下白袍,返乡创作。

陈维斌以《烛光》呈现台湾人在苦难中,透过蠋火微光的打拼,心系天光的到来,胼手胝足中,迎接否极泰来的重新,令人振奋。

陈维斌的《浊水溪溪水浊》更是经典,由于李应元是云林人,云林有条著名的浊水溪,孕育了农业大县的草地文明。

用台语来写词,更能传达乡愁,陈维斌用母亲之河浊水溪,来映写抒发台湾人客居他乡的心情,2009年发表,并赠予云林县政府,获「云林乐章」封号。

母亲之河浊水溪的温柔与韧性,是游子对家乡土地的浓厚情愫与乡愁。该曲曲风优美、词意振奋人心,富含强烈的台湾风情味。

陈维斌创作的《浊水溪溪水浊》,仿佛让大家陪同李应元,神游云林老家,再次巡视缅怀那菜圃连天、稻浪翻风的熟悉家园。听众在音乐会中,咀嚼着台湾农村土地的爱,更遥想着李应元为家乡云林打拼的斑斑血迹与泪痕。

下半场一开始,新井满的《化作千风》,这是一首鼓励大家走出创伤,找回失去至爱的希望《千风之歌》是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该曲最能表达亲人骤别的伤痛,撕心裂肺之余,如何重新站立起来,刻骨铭心。

根据资料,早在1932年,一名美国女子为同居友人过世的母亲而写;一名英国青年在战争中牺牲,临终前写下该诗句,转交给他的双亲,经过媒体报导之后,引人热泪。

该首诗,本身并没有名字,一般人就以其第一句「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来命名。

曲子意涵深远,抚慰了许多伤痛,2001年美国911攻击事件后,一名美国女孩在追悼仪式中,也念出该首诗,来表达对亡者的追思,又有一说,此诗诗名为「A THOUSAND WINDS 」,诗的原作者已经不可考(Author Unknown),据说是描述一对印第安恋人的故事,乌帕希和蕾伊拉曾经因为被白人迫害而离散,虽然后来终于结合了,但是蕾伊拉却在生下女儿后身亡,乌帕希因此非常伤心。

9日晚演出的版本,是由日本作家新井满谱曲,李敏勇译成台语版。新井满曾获日本芥川赏,才华横溢,但去年12月间,他以75岁之龄病逝。此时此刻,聆听该曲,令人动容,尤其李敏勇的文字功力高强,语词非常吻合李应元生前热情、乐观而体贴的个性,就在大家顿失至爱的哀痛中,不要难过,大家要勇敢走出悲情。然而,哲人其萎,点滴在心头。

由萧泰然谱曲《父亲的祈祷文》,取自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为子祈祷文,透过黄文赞译写成台语,仿佛是李应元壮志未酬,留给他的子女,以及台湾的年轻辈,一份诚心的叮咛,温馨感人。

该祈祷词是麦克阿瑟在南太平洋战争最绝望的日子里写下的。祈祷词中呈现了麦帅信仰的虔诚,感情的真挚,以及文章的优美,令人百读不厌,不但是他留给爱子亚瑟一笔最珍贵的资产,更成为全民共享的千古不朽名作。

陈明章《伊是咱的宝贝》,是大家朗朗上口,传唱街头巷尾的歌曲,音乐会中大家心领神会,宝岛子民,奋起打拼,一棒接一棒,成败得失尽在笑泪中,不管如何,《伊是咱的宝贝》,台上声乐家高歌,台下听众也跟着喃喃唱和,非常生动。

音乐会中,特别搭配艺术家曾郁文(1954-)的画作,以「台湾色彩」系列,凸显台湾乡土与生命力。

出生台南的曾郁文以台湾色彩自居,投入创作已超过半世纪,他喜欢以人文风情、民俗文化入画,甚至加入多媒材,早期,水墨勾勒古厝、白鹭丝、水仙的朴实,后以油画压克力绘出民俗故事、夜景、古典人物等经典作品。

曾郁文最经典的插曲,是使用土地公金纸,加入水墨薄彩,展现台湾艺术文化魅力,因此被戏称用「纸钱换美金」的资深艺术家。

粗犷笔触,挺拔字体,以「先走」、「飘泊」、「思念」、决心」、「扎根」、「坚持」、「传承」、感动」,串接整个下半场的声乐传唱,女高音吕碧玲、吴佩娟,男高音王典、男中音杨胜安,以专业展现台湾的在地生命力与扬帆继起的希望,女声乐家以黄色、绿色薄纱盛装,男歌手的加长外套,甚至盖臀白衬衫,都让音乐会在庄严肃穆中,也流淌着李应元生前的洒脱热情,不居小节。

音乐会最具功力,是曲终人散之际,观众从座位起身外走。突然间,已经静止许久的大萤幕跳出来「我是李应元⋯⋯」,然后是「228牵手护台湾」的全省大接力画面,有着满满的希望与活力⋯。许多人眼角泛泪。

接着,李应元熟悉的嗓音,带出《思慕的人》的台湾歌谣。

「我心内思慕的人,你怎样离开阮的身边,

叫我为着你,暝日心稀微,深深思慕你,

心爱的紧返来,紧返来阮身边!」

是的,李应元没有离开,他在国家音乐厅。老朋友、老战友、至交友朋,再也忍不住,泪眼婆娑,应对着手插牛仔裤的李应元。

亲自出席音乐会的总统蔡英文,在节目册扉页上以「总统引言」,留下短文,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满满不舍。以下是总统的文章:

2021年11月11日,正值盛年的应元兄离开了我们,台湾失去了一位好人才,许多人失去了一位好长官、好伙伴,我也失去了一位好战友。

李应兄一生担任过许多公职,不论是立委、驻美副代表、行政院秘书长、劳委会主委、云林县副县长、环保署署长,或驻泰国代表,在任何职务上,他都尽心尽力,从来不计个人荣辱、惜情重义、乐于分享,也因此在海内外和社会各界都有许多好朋友。

应元兄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处事圆融、善于协调。他在2004年民进党副秘书长任内举办的「228百万人手牵手护台湾」活动,充分展现出这项特质。当时,北起基隆市和平岛、南至屏东县佳冬乡昌隆村,全台超过200万民众参与,一起站出来牵起手。这个活动要办起来不简单,从中央到地方,需要协调的事项不胜枚举,经过李应元南北奔波,多方沟通协调,最后成功写下历史,让国际看见我们守护台湾的决心,也让大家留下了满满的感动。

应元兄的人生很精采,留下的不只是有形的著作或建设,还包含无形的身影及价值,也是政治人物的典范。这场音乐会演出的,都是应元兄喜欢的曲目,这些歌曲经过时间的淬炼与世人的传唱,成为一代经典,也让大家在旋律中怀念应元兄的身影,在歌声中回忆应元兄的笑容。

谢谢应元兄,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