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秀枝》电影《酱狗》与Identity的时代宿命

简秀枝》电影《酱狗》与Identity的时代宿命。(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简秀枝专栏】Identity,一直是台湾人挥之不去的困境,没想到,侨胞的情况更严重。9月14日受邀观赏《酱狗》电影,更有如当头棒喝,原来血缘记忆与身份认同,这么迂回波折,刻骨铭心。

鬼岛台湾vs.地狱朝鲜,哈哈,一针见血,为《酱狗》电影定调,台韩混血导演张智玮,果然抓到神髓。

为什么取名《酱狗》?根据张智玮导演的解释,「酱狗」的韩文意思是「掌柜」,但逐渐被作歧视华人的用语。主角李光龙虽然在首尔土生土长、讲流利韩语,但仍常遭取笑是「酱狗」,电影内容正是根据张智玮个人深刻经历,综合侨界遭遇,改编而成。

「酱」,也有炸酱面的意思。过去韩国对于外资的限制政策,韩国华侨只能在中式餐厅卖炸酱面,「酱狗」的歧视用语由此而生,因此片中出现的炸酱面场景非常有代表意义。

饮食也承载强烈文化意涵,吃饭不只是吃饭,而是强化情感连结,『人如其食』正是其道理所在。片中,李光龙的晚餐,同时出现了中国、台湾、韩国的食物,正是他特殊家庭背景的写照。

张智玮的母亲是韩国人,父亲是台湾云林人,他在实施种族隔离制度时期的南非长大,所以,在他的成长记忆中,就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局外人,不管是在他的成长地南非,或父亲家乡的台湾,抑或母亲娘家所在的韩国,也因此让他对身分认同问题,格外感兴趣,也对生长过程中的歧视排挤,倍为敏感。

若干年前,曾陪一对企业家去他们投资的广西乐满地,这对企业家在台海两岸投资很大,经营有成,但他在行程中,还是有感而发:「在台湾,人家称我是外省人,去了大陆,我又被叫做台商,两岸都把我当作局外人!」显然,他透过再多的努力,仿佛都改变不了浮萍命运,无根之叹,溢于言表。

《酱狗》这部电影,则拉回近一、两百年的大时代,颠沛流离与移民血泪,更添无奈与沧桑。

原来,片中男主角李光龙,祖籍在中国山东。战事连连,讨生活不易,于是他的祖父,决定举家迁徙,跨越国界,落脚韩国汉城,靠劳动换取温饱。

许多移民老乡卖起面食等小生意为生。由于勤奋,不少侨胞发展得不错,逐渐威胁到当地人,因此引发后来有如野火燎原般的「仇华、排华」浪潮。

移民者本来就没有安全感,他们秉持前人胼手胝足脚步之外,为了不忘本,还紧抓中华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说,那是历史血脉的源头,于是,在家说中文,让子女进侨校,甚至把孩子送回华文地留学,希望薪火传承,永不停歇。

对大多数在韩国的华侨来说,到台湾留学正是首选,虽然他们根本没来过台湾。

反观国民政府自1949年撤退到台湾后,扛着中华民族大旗,念兹在兹的是复兴中华文化,在海外则广为华侨设立汉语学校,弘掦中华文化,华侨子女也鱼贯进入首选的台湾留学,他们使用不设籍的中华民国护照。而这些留学过的华侨,因为熟悉两地语言文化,不少人进入台韩外交使节馆工作。

李光龙的父亲,就是在韩国出生,到台湾留学,和韩国籍的母亲结婚,然后在台湾驻汉城(首尔)的外馆工作,他们都有一本不设籍的中华民国护照。

身为华侨第三代的李光龙,从他的汉名,就看得出是「龙的传人」,同时要「光宗耀祖」。他一开始,被送到华侨学校念书,巩固中文基础,强化中文程度,高中以后,才进入韩校就读。

以李光龙的生活为例,他在家里和妈妈说韩文,但和来台留学过的爸爸说中文,严肃的爸爸,耳提面命,叮咛他不能忘记华人根本。李光龙学习成绩不差,上了高中,回到韩校就读,却经常被暴力相向,只因为他具备华侨身分。

根据他父亲的说法,希望他不要躲在舒适圈的侨校,处处被保护(障),回到正常韩国人竞争环境,适应韩文学校的三教九流。

然而灾难层出不穷,李光龙父子其实都是在韩国出生,是合法韩国人,但因为他没有放弃华侨身分,会说华语,被韩文学校同学当做眼中盯,数度被霸凌,甚至被套黑头套毒打,当他兴高采烈申请美国公费交换学生出国深造机会,课业成绩一向出色的李光龙,最后竟卡在「无设籍的中华民国护照」,对方不承认这本护照。

李光龙深受打击,也陷在自我身份认同的深渊里。他不断反问父母,明明是韩国人,为什么要背华人的紧箍咒,让他处处被霸凌、被攻击、被取消公费赴美深造机会。

片中李光龙常穿写着「干」字黒上衣,「干」是中文脏话,但也是隐喻,可以代表「就做吧」,或者引申为「树干」的强壮根基。

因为华侨,看起来是中国人,但他们不是中国人;有台湾的护照,但他们不是台湾人;虽然在韩国出生,但他们不是韩国人,多少想借由大大的「干」字抒发情绪,也让观众感受到华侨对于自身文化冲突的困惑。

直到李光龙父亲病逝,他从父亲的遗物中,解读出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父亲透过承先启后作为核心价值。 「孩子,不能忘本啊!」父亲的遗音,时时盘旋在他耳畔,久久不去。于是,他背着父亲骨灰,来台寻根。

在进入机场大门,有幕倍让人感动,机场人员指挥说,韩国人走这边,中华民国籍走那边。银幕停在李光龙陷入沈思的特写镜头。当然,片刻的挣扎之后,李光龙以中华民国的绿色护照,走本国人通道,循序完成手续入关。

他在台湾的土地上,遵循父亲生前提过的点滴印象,踩回父亲在台湾的足迹,找到父亲曾说过的望乡灯塔。「想家时坐在海边,望着灯塔远方的大海,就可以看到遥远的家乡」。

镜头最后静止在富贵角海边,寻根溯源的李光龙,望着汪洋大海静坐,身旁仿佛也坐着已经离世的父亲。画面上父子俩很有默契地并肩坐着,安静地望海思忖,遥望那水天一色的苍茫海域,也回望那泪痕斑斑的沈重移民历史。

家在那里?根又在那里?李光龙继续思索。这部电影,预计于本(9)月24日公开上映,值得大家一起为「Identity」,共掬一把同情泪!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酱狗》YouTube预告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