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秀枝》《听见歌 再唱》从电影院开始

简秀枝》《听见歌 再唱》从电影院开始。(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简秀枝专栏】「孩子信心,可以用掌声来擦亮!」4月20日晚欣赏《听见歌 再唱》电影,为这句话,感受复杂。

大家在感动的婆娑泪光中,忆起空拍遇难的齐柏林(1964-2017)。6年前偏鄕布农族孩童,在玉山主峰上合唱轻快动人的《拍手歌》,随着齐柏林导演拍摄的纪录片《看见台湾》,名扬四海。当原声天籁《拍手歌》再唱,却少了位那位生态斗士,无不悲从中来,感叹不已。

齐柏林生前,不只出生入死,以空中俯瞰拍摄,呈现台湾生态的真实,更对偏鄕原声天籁,鼓励有加,无视自己手头的拮据,硬是挤出10万元,义助偏鄕布农族孩子,克服舟车劳顿,摸黑攀爬上玉山主峰,用歌声入镜,让原住民独特唱歌天赋,被全世界看到。

这段真实告诉,被转化为电影剧情,让歌声再唱,凄美的往事被忆起,重现天籁般的感动。剧中主角马志翔所强调与寄语的,偏鄕孩子,就算跟别人不一样,也千万别因此感到自卑。唱歌,成为原住民孩童,抒发感情、寻求信,进而制造掌声,最后成为累积自信的重要捷径

特殊的日子,受王道集团创办人骆锦明伉俪之邀,参加《听见歌 再唱》电影包场。这是由新锐导演杨智麟执导,马志翔、陈嘉桦(Ella)等人主演,淳朴唯美的偏鄕小学,面临废校危机,于是校长老师带领孩子自救,希望能以特殊才艺表现,阻止被废校的命运

三个月仓促成军,一位看不懂五线谱,加上一位代课老师,把合唱团组织起来。根据当时比赛规定,参赛合唱团基本人数是23人,该所学校竟然凑不足团员,最后把打球的孩子拼凑入列,让他们入列凑人数,这些充数的团员只献嘴型,安排在声部之间,阻隔每一声部被干扰,或拉走。

初期,合唱团不会选歌,以摸仿平地曲子开始,邯郸学步,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让全团丑态百出,铩羽而归,直到他们从挫折中,悟出回归原住民特色,寻求代表原住民爱唱歌,以及唱自己歌的强项,结果广受关注,一砲而红。

剧中一幕,是在比赛当晨,大家兴高采烈坐上接驳车出征,怎奈行经半路,联外道路因土石崩落,阻挡通路。就在紧要关头,有山胞找回挖土机,先是希望从落石中清出一条通道,但巨石过多,最后让孩子坐进挖土机的杓爪,紧抱教练,接送下来。

大家心手相连,无视困难,在比赛舞台上,堆叠出自我的使命与荣耀感,果然,赢得如雷掌声。透过手机录音及扩音放送,家乡父母含泪分享子弟兵的征战果实。

虽然电影的故事是虚构,但许多情节是马彼得校长的亲身经历。导演杨智麟曾于2009年以马彼得校长为主角的纪录片《唱歌吧!》获得该年金穗奖首奖,引起大众银行注意,将该片改编成大众银行形象广告,引起全国瞩目。

甚至2013年的卖座电影《看见台湾》结尾,马彼得校长率领原声童声合唱团站在玉山顶合唱的〈拍手歌〉,更是感动了无数台湾人

「让世界听见原住民声音」是这些年大家重视偏乡的方向,在真实世界已经打拚数十年的马彼得校长强调,原住民的小孩子,最缺乏的两件事情,一个叫机会、一个叫信心。

合唱不是目的,它是一种策略,是教育的策略,是要实现、改变他们未来命运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最终的目的还是在教育,不是音乐。

后来,他马彼得校长创立台湾原声教育协会、领导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传承布农族特有的合唱技巧及文化,不仅透过歌声感动众人,也在那真诚的嗓音中,传递无数的信念和希望。

这样的电影,因为有齐柏林空难骤逝,又刚遇过花莲铁路事件挖土机的惹祸,大家聚精会神,心头百般纠结,冷汗直流,更加深了观赏该剧的无比张力。

是的,勇于面对自己的不同 才能够找回自信,这是电影留给大家的深刻印象,也是偏乡孩子,改写命运的人生试金石

用掌声擦亮孩子自信的音乐教育理念,值得传递下去。《听见歌 再唱》仿佛告诉着偏乡孩子勇敢展现自信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也是疫后寻找新定位的台湾朝野,一份拔地而起的感动与正向能量。

作者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