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心坎里 脱口秀靠共鸣圈粉
《脱口秀大会》第3季金句,「女人一过三十就不知道是该做自己还是做医美」。(取自新浪微博@脱口秀大会官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讲师,独立戏剧创作人,评论人孔德罡说,中文互联网语境下的脱口秀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群体最易接受和传播的语言喜剧形式。以美式「单口喜剧」形式为表演基础,以5分钟为时限,以现场聆听观众的投票为依据,以严苛的选秀竞赛为流程模式的脱口秀综艺,完全是从大陆的语境内部独立发展出来的,世界其他地方鲜有其例。
每一期《脱口秀大会》的播出都伴随着输出观点和价值观的段落,被剪辑成短片登上热搜,为喧嚣的中文网路讨论空间提供新一轮的水花与流量,这种中国特色的「脱口秀」。
当今观众对于情绪「共鸣」的需求,已经超越对脱口秀本身表演个性的需要。与其说互联网的传播力量促使年轻一代人的笑点和审美日渐扁平和趋同,不如说脱口秀从业者们寻找到了有针对性的、更加阶层固化的情绪共鸣方式。
孔德罡说,对于工作的厌倦,对加班的厌恶,对于老板的负面情绪,作为乙方对甲方的愤怒与无奈,对于掌握权力者的不满,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疑惑与质疑等,在这个生活吐槽大会的操演逻辑里,喜剧性实际上是退居二线的,攻击性(冒犯)和对大众负面消极情绪的抒发,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好笑」的评判标准逐渐让位于情绪的「共鸣」。
当今观众对于情绪「共鸣」的需求,已经超越对脱口秀本身表演个性的需要。与其说互联网的传播力量促使年轻一代人的笑点和审美日渐扁平和趋同,不如说脱口秀从业者们寻找到了有针对性的、更加阶层固化的情绪共鸣方式。
一个「愤怒」的脱口秀演员,如果其观点被观众认同,对情绪的煽动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极力打造能够激发「共鸣」的共性内容,成为当前脱口秀创作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