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济脱稿畅谈 提台港字斟句酌
台港议题照本宣科惜字如金,经济问题脱稿演出滔滔不绝,是11日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记者会上最鲜明的对比。(中新社)
大陆全国两会11日落幕,观察这一周的两会舆论节奏,今年两岸议题热度较为平淡,重头戏更多在香港选制的调整;恰逢十四五规画开局,经济民生议题也是重点。台港议题照本宣科惜字如金,经济问题脱稿演出滔滔不绝,是11日总理记者会上最鲜明的对比。
身为经济学博士的李克强,面对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等问题,侃侃而谈,完全不用看稿,想到哪讲到哪,动辄回答5、6个段落才进入下1题;但在台湾、香港议题上,则不断低头看稿,字斟句酌,精简回答,仅重申大原则,两个段落就结束。
习近平2015年两会提到九二共识时曾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样强调「根基」的思维,也体现在李克强的讲话。昨日谈到宏观经济政策,李克强两次提到「施肥要施到根子上」;提到科技创新,他说「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不能急功近利」;提到就业问题时,李克强话锋一转,突然勉励青年学子:「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
再从问题的顺序来看,去年延迟到5月下旬才举行的两会,恰逢蔡英文第2任期开始,蔡总统的520就职讲话仍在发酵。在去年总理记者会上,第4题就回答两岸议题;今年李克强共回答11题,台湾议题被排到第9题,香港题则在第5题就回答。从题目顺序和比重,也反映哪些工作是大陆今年的优先事项;在11个题目中,经济发展、民生就业、科技创新相关的就占7题。
此外,这场国际记者会按惯例穿插英文口译,相较过去李克强讲个3、5句,口译就会开始翻译,有时甚至发生李还要继续讲,但被口译打断的情况;今年李克强都是完整回答完一个大段落后,口译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