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不远了? 英4阶段拚年中解封 台湾何时群体免疫?

解封不远了? 英4阶段拚年中解封 台湾何时群体免疫?(示意图/Shutterstock)

新冠疫苗终结疫情正加速达标中。继以色列之后,近三分之一人口已打疫苗的英国,宣布4阶段解封计划,预计6月底恢复正常活动。随着疫苗开打,WHO更预测,疫情可望结束的时间在2022年初。至于台湾,专家评估,恐怕要等到明年中,才能达到群体免疫。

英国约三分之一人口已接种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第一剂接种率更排到全球第二。英国开打疫苗以来超过2个月,根据研究统计,确诊人数、住院率、死亡数都明显减少。首相强生(Boris Johnson)发布「4阶段解封时间表」,宣布英国将逐步回归自由生活;顺利的话,6月底前当地经济有望恢复正常。

根据时间表,英国最早5月17日就能开放出国旅游。强生指出,预计4月中旬宣布出国旅游相关规定,同时将与其他疫情趋缓的国家洽谈旅游事宜;另外,也考虑采用「疫苗护照」,让已接种疫苗、有抗体民众能自由行动。

●英国的4阶段解封时间表

第一阶段:3月8日后开放学校、公园等户外场所,3月29日后开放最多6人、或两个家庭在户外群聚。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可以到校考试,但学生须配合筛检,且在教室、走廊须全程配戴口罩

第二阶段:4月12日后开放非日用品零售业美容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民众仍应遵守基本社交距离规定。

第三阶段:5月17日后允许户外最多30人群聚。室内大型场馆至多1千人进场、户外大型场馆至多1万人进场,须保持社交距离。在此阶段,英国也有望开放民众出国旅游。

第四阶段:6月12日后解除大部分社交距离限制,小型婚礼等私人聚会全面解禁,夜店等群聚场所也可望解禁。

●英国6月摆脱疫情?有4大前提

强生强调,解封进度表将以数据为依据,符合以下4个前提,解封才有希望:

1.疫苗施打进度需如期进行

2.接种后,感染率死亡率都显著降低

3.感染率维持一定数字内,不会有入院率突然攀升、加重国民保健服务(NHS)负担的疑虑

4.所有风险评估不会因变种病毒而失效

英国的时间表每阶段至少需间隔5周,在评估感染率、入院医疗情形之后,再微调下一阶段的解封措施。英国将密切追踪相关数据,并逐步开放,让当地经济、娱乐活动尽速恢复。

●疫情何时终结?WHO预测:2022年初

以色列和英国的疫苗施打率名列前茅,两国的疫情也出现显著趋缓,除了严谨的防疫措施,外界认为疫苗效用也功不可没。WHO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克鲁格(Hans Kluge)23日表示,新冠疫情可望在2022年年初结束,届时应该不再需要严厉的封锁对策。不过他也提醒,这只是一个预测,接下来要关注的是变种病毒的发展。

WHO预测,到2022年初,疫情可望终结。(示意图/Unsplash 康健杂志提供)

香港科兴疫苗开打 公共场所逐步解封

在香港,首批100万剂科兴疫苗日前运抵,另100万剂复星/BioNTech新冠疫苗也将于下周上岸。19日起,全港公共场所已逐步解封,重新开放娱乐相关场馆。香港教育局近期也放宽规定,允许中学以下三分之一学生回校上课。上述解禁都得搭配人员定期筛检。

日本部分地区提前解禁 辉瑞疫苗分阶段施打

日本近期疫情趋缓,首都圈外原被订为紧急状态的地区,可能在2月底提前解禁。当地政府核准的辉瑞(Pfizer)疫苗38万6,100剂,日前已经运抵日本,上周着手第一阶动接种进度、为一线医护人员接种,4月预计进一步替65岁以上长者施打,最后轮到一般民众。

南韩AZ、辉瑞疫苗双管齐下 盼秋季达到群体免疫

2月26日,南韩已着手接种牛津与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开发的AZ疫苗,为65岁以下民众施打;隔日,再有11.7万剂辉瑞疫苗运抵南韩,接下来将配送到全国各地医疗单位。

南韩预计未来1个月内替80万民众接种两款疫苗,期待今年秋季前能达到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的目标。

●纽约长照中心完成接种 分阶段重启商业活动

美国纽约州日前已替长照中心民众和一线人员接种疫苗,确诊率连40天下滑。他们上周并发布时间表,分阶段重启商业活动,预计3月底开放室内家庭娱乐场所营运、4月允许户外主题乐园三分之一游客入园

●群体免疫何时达标?专家:台湾要等到明年中

各国施打疫苗,有望达到群体免疫,让群体中一定数量者感染或接触过病毒,以防止病毒爆发性传染。专家估计,全球至少需有60%人口、也就约47亿人完成接种,才能达标。

英国伦敦智库经济学人资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近公布一份报告指出,包括台湾、新加坡、纽澳等国,可能要等到明年中才能达到群体免疫。

各国疫苗纷纷开打,解封指日可待,届时跨国资源交流都将有条件恢复运作。尚未接种疫苗的台湾,该思考如何因应这一波即将来临的解封潮。

资料来源:BBC、CNN、Kyodo News、Bloomberg、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