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画家「Vladimír Kokolia」 取遒劲太极之势创作,在树梢里寻得安身视野
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内在移民:安身的视野》开幕记者会上,捷克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可可利亚(Vladimír Kokolia)略带腼腆,好似不善于在台上面对大众,不掩其肢体的独出语汇──每一动作,腰胯松落带劲,显然是长年练太极拳所拥有的惯性走势。
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可可利亚。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弗拉基米尔表示,他曾是摇滚乐团一员,在舞台上不知如何动作的他,原本模仿的是空手道,后来在接触到陈氏太极之后,竟也这样一路练下去。「我学到了很好的太极,是来自陈氏太极拳真正的发源地。」他摆手如缠丝,并且骄傲地这样说。
该展精选了他在八○年代共产捷克时期画就的130张插画,画里那一个个水墨画就的素描人物,各个延展了带曲线弧形螺旋式的肢体,好似每个人都拥有过人的速度与力量,在那样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蓄势发劲。
弗拉基米尔・可可利亚,《大循环素描》(045),1982-85,纸本素描,44 x 32公分。
但弗拉基米尔表示,在共产统治时期,他也不想做跟政府对抗的角色。「因为你跟任何人对抗,要一直追着他。」艺术家清楚纵使奋力一战也不能打赢,不愿将心神虚耗在与愚蠢的敌人对抗,而是收敛意识,向内寻求心灵的自由。
弗拉基米尔・可可利亚,《大循环素描》(224),1982-85,纸本素描,44 x 32公分。
意识的收敛从日常修练开始,犹如少林功夫从洒扫起始一般,在乡间长大的弗拉基米尔,在二十年前开始砍柴。砍柴需要聚会心神于树梢,艺术家发现,「树梢跟其他东西不同,它是一个可以看穿看透的东西。」相较于其他量体,树木带有空隙的枝干得以看穿,在或远或近的距离中,展现丰富层次感知,并非是个平坦单一的表面。
弗拉基米尔・可可利亚,《梣树之二》,2013,油彩、画布,137 x 142.3公分。
于是,艺术家在树梢这平凡里见空阔的视野中安身。他以影片、装置、油画各种媒材描绘这个让他感到自由的世界,其中让人最感特别的,是他的单笔画。弗拉基米尔以一条线游走于画面,线条连绵曲折延续到画布每个角落,最后回到原点,扩铺成满满一片色线图。
带有书法笔力的有色线条,或浓或淡,或粗或细,却都只有单一条独自伸展,宛如我们的人生,无法分裂身体叉行,一次只能走向一个方向。而如何知道方向,艺术家以做太极要仔细聆听、留意对手力量爆发的契机,去比喻他如何看见绘画需求意愿,走钢索般地在动静虚实中寻得永恒平衡,与艺术对打一场太极。
弗拉基米尔・可可利亚,《桦树》,2002,油彩、画布,175 x 218.2公分。
买艺术、玩设计、听课程,成为<疯设计会员>,美学素养立刻Level Up!
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类报导?加入<line好友>,带您欣赏更多精彩创意!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